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的《次韵光祖闲居感怀》。诗中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友情淡薄的感慨,以及对道德沦丧、人才埋没的忧虑。
首句“风义久已丧,交道何其衰”,感叹昔日的风骨和情谊已经消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冷漠。接着,“艰窘无与俱,乃歌风及颓”两句,描述在困境中无人相伴,只能自唱悲歌,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败坏。
“谁言经由地,过门有犁来”描绘了在经过某地时,意外发现有人耕作的情景,象征着在看似荒芜的世界里,仍有人坚守本分,辛勤劳动。然而,“霜雪岂不恶,松筠真奈摧”两句,通过自然界的严酷环境比喻社会的残酷,强调即使面对恶劣条件,松竹(象征坚韧不拔的人)也难以幸免。
“富贵如浮云,于我何有哉”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身外之物对于个人而言并无实际意义。最后,“所嗟道不兴,兹士犹尘埃”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遗憾,指出当今社会缺乏正直之士,他们如同尘埃般被遗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如道德滑坡、人际关系的疏远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