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依旧危城隐雾中,丽谯残榜署凌风。
逃亡君相成行国,破碎河山失故宫。
地似西台宜痛哭,客归南峤怆孤忠。
欲移卦竹栽千本,遍洒天涯血泪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场景,以凌风楼为背景,展现了丘逢甲对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首句“依旧危城隐雾中”暗示了古城的荒凉与衰败,笼罩在迷雾之中,透露出一种凄凉之感。"丽谯残榜署凌风"进一步描绘了楼阁的破败,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残破的标识在风中摇曳。
诗人接着通过“逃亡君相成行国,破碎河山失故宫”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政权更迭的悲叹,以及对昔日皇家宫殿的怀念和失落。"地似西台宜痛哭"引用典故,将自己比作西台痛哭之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哀痛。
“客归南峤怆孤忠”则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忠诚,他作为客居异乡的人,内心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忠诚未酬的哀伤。最后,“欲移卦竹栽千本,遍洒天涯血泪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希望以种植卦竹的方式,寄托哀思,让血泪洒满天涯,象征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凌风楼的描绘,寓言了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无奈,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家国情怀。
不详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乾坤无地著英雄,满目江山夕照中。
欲觅西施作偕隐,五湖烟水一帆风。
一州斗大负将军,龙去崖门冷阵云。
并代汗青丞相节,全家葬碧使君坟。
艰难残局英雄泪,零落遗碑吊客文。
千古韩江呜咽水,凤城东畔送斜曛。
往事何堪说,徵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西山残照下城阴,萧瑟天涯客思深。
风雨暖寒诸弟梦,关河眠食老亲心。
消磨侠胆犹看剑,留恋同声未碎琴。
绕遍南枝何处借?夜乌啼急正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