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二)

灿灿中林月,迢迢夜向徂。

游子不能别,忼忾悲以呼。

行役无远近,出门尽畏途。

况值严冬日,身上无完襦。

非无室家好,其奈饥所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在冬夜离别时的悲伤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面对严寒、饥饿以及未知旅途的恐惧和忧虑。首句“灿灿中林月,迢迢夜向徂”以明亮的月光反衬出离别的凄凉氛围,暗示着即使在光明中也难掩离别的哀伤。接着,“游子不能别,忼忾悲以呼”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之痛,游子的呼喊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内心的挣扎。

“行役无远近,出门尽畏途”表达了游子对于任何距离的旅行都充满畏惧的心理状态,无论是近还是远,都是一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道路。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对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对心灵深处的不安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况值严冬日,身上无完襦”进一步描绘了游子在物质上的匮乏,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也没有足够的衣物来保暖,这不仅加剧了他的身体痛苦,也加重了精神上的压力。最后,“非无室家好,其奈饥所驱”则揭示了游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尽管家中有亲人关爱,但饥饿的驱使让他不得不踏上艰难的旅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离别之痛,通过游子的遭遇,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深深渴望。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录别(其三)

飞埃黯河梁,回飙卷枯藿。

天寒毒雾昏,挥鞭出郊郭。

缅兹倦游情,临岐泪纷落。

行人即远道,居者念离索。风尘事事违。

行矣不如归。

形式: 古风

录别(其四)

女萝附松柏,托根亦于兹。

根株不相结,安能长相持。

青阳有回晷,紫艳无重披。

何以吐君怀,写作生别离。

恻怆不成音,君怀谁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述归(其一)

原无干世术,抱璞祇自珍。

穷途一回首,翻为泣玉人。

侵晨理征帆,迢迢向河津。

行李莽无光,童仆亦逡巡。

川途已脩阻,浊浪复崩奔。

且辨还山服,沿江采白蘋。

形式: 古风

述归(其二)

江云暝以阴,束峡哀湍泻。

篙师戒前途,晚泊古榕下。

舍舟沿圻岸,砑然见旷野。

荒池环竹阴,篱落开茆舍。

渔翁不相识,细语聊慰藉。

酒熟还共斟,班荆对长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