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元发弟秋日德馀庵书事二首(其一)

饱谙世事转疏慵,投老犹能向佛宫。

危坐遂移桑荫日,清谈仍对菊花风。

凭君为我追欢伯,自此游山作醉翁。

闻说秋来足佳句,暮归应念锦囊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经历世事繁多后变得懒散,年老时还能去往佛寺。
静坐着享受着桑树下的阴凉时光,清谈中感受着菊花带来的微风。
请你帮我追寻快乐的朋友,从此我将以醉翁之态游山玩水。
听说秋天有美妙的诗句,傍晚归来定会想起诗囊还空着。

注释

饱谙:深深了解。
疏慵:懒散。
投老:年老。
佛宫:佛寺。
危坐:端正坐着。
桑荫:桑树下的阴凉。
菊花风:菊花带来的微风。
追欢伯:寻找快乐的朋友。
游山:游历山水。
醉翁:借指沉醉于山水的人。
佳句:美妙的诗句。
暮归:傍晚归来。
锦囊:古代文人常用来装诗文的袋子。
空:空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次韵元发弟秋日德馀庵书事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淡与超脱,以及对佛法的向往。

“饱谙世事转疏慵”,表明诗人已经洞悉了世间繁杂复杂的人情世故,感到一种厌倦和懒惰。"投老犹能向佛宫"则显示出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即使年纪渐长,也仍然能够前往寺庙寻求心灵的慰藉。

“危坐遂移桑荫日”,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的景象,作者在树荫下安坐,时间流逝。"清谈仍对菊花风"则是诗人与友人的清净交谈,与秋风中的菊花相伴,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凭君为我追欢伯”,诗人请朋友帮助他追寻往日的欢乐。"自此游山作醉翁"表达了一种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从此以后,诗人愿意像一位山中的隐士一样,终日与酒为伴。

“闻说秋来足佳句”,暗示了秋天是吟咏佳句的好时节。"暮归应念锦囊空"则表现出一种对往事的怀念与空寂感,似乎诗人的心中有着无法言说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既超脱世俗又不失文人情趣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佛法以及文学创作的一种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其二)

短短灯檠便且光,看书犹记感秋凉。

飘零未遂襟期远,迟暮徒惊岁月伤。

初喜嫩荷青直盖,不知新竹粉储霜。

相从益觉交情笃,时掷隋珠到我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其一)

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共晚风凉。

旧游何在已芜没,前好欲言空感伤。

重对诗囊开锦绣,要看谈麈落冰霜。

苕溪此去如相忆,双鲤时应寄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因上人谢徐守遗顾渚茶

相从聊罢致书邮,情寄诗筒早晚休。

顾我未忘童子好,评君还向古人求。

缃奁启处云英馥,石鼎煎来雪浪浮。

多谢徐卿分顾渚,报之琼玖两相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孙兴宗梅花

厌浥庭柯雨未乾,乍晴天气午犹寒。

传来多谢新诗寄,接得翻愁病眼看。

漫想素妆嫌粉涴,须怜青子着枝酸。

和羹有日君知否,老大心肠只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