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是东南第一王,眼看此地六兴亡。
东缘有酒登京口,西为无鱼忆武昌。
非复虎臣陪殿上,空馀猩血泣祠旁。
何年并建琅玡庙,共对淮山草木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南之王,如今却只能目睹自己曾经的领地经历了六次兴衰。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感慨。
"东缘有酒登京口"一句,显示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而"西为无鱼忆武昌"则透露出诗人的失落和渴望。这里的"京口"和"武昌"都有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非复虎臣陪殿上"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那时候还有勇猛的将士守护着宫殿。而现在,只剩下猿猴在庙旁啼泣,显得十分凄凉。这里的"虎臣"象征着力量和保护,而"空馀猩血泣祠旁"则是对现实的无奈描述。
最后两句"何年并建琅玡庙,共对淮山草木长"表达了诗人对于重建往日荣耀的一种渴望,但这种渴望似乎与眼前的荒凉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的"琅玡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建筑,而"淮山草木长"则描绘了一幅时间流逝、万物皆老的画面。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情感的抒情之作。它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状况的无奈。
不详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工诗文,名闻一时,卢祖皋、赵师秀、刘克庄等皆与之游。晚年若有所遇,如游仙散圣之人。有集,已佚。事见《贵耳集》卷中、《梅涧诗话》卷下。今录诗十二首
主人铁石广平心,白玉堂中特细吟。
已觉江南得春晚,悬知塞北更寒深。
放开清影登文局,写出孤芳入素琴。
保养阳和调鼎实,岁寒莫受雪霜侵。
风挟潮头上,雷将雨脚俱。
天应念民物,地得限江湖。
凿堰流平未,颓堤浪入无。
不眠频问晓,白欲上人须。
传街轧轧度车声,夹道翩翩共雁行。
色养正须誇独乐,真廉何得似双清。
便当坐进传吾道,何必求为身后名。
大字已烦呵妙手,一犁依旧作胜氓。
俪然位望亚陪京,大作山川小作城。
堡障百年宽北顾,耕桑千里庆西成。
和风温若生庭户,明月飞来入栋楹。
道院依然无一事,只须空洞养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