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其十二)东晋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

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

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

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

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

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形式: 古风

翻译

外族攻陷了黄河和洛阳地区,西晋元帝被迫南渡长江。
宣帝的曾孙即位,定都于建康(今南京)。
明成、康和穆帝时期相对繁荣,但哀帝和废帝的遭遇最为悲惨。
简文帝之后是武帝,桓玄短暂地称王。
最终在恭帝的时代,权力让位于宋武帝。
两晋共经历了十五位君主,历经二百年的统治后灭亡。

注释

夷狄:外族。
陷:攻陷。
河洛:黄河和洛阳。
元帝:西晋皇帝。
南渡:向南迁移。
宣帝:前朝皇帝。
曾孙:孙子的孙子。
建康:古都南京。
明成康:指明帝、成帝和康帝。
穆:穆帝。
哀废:哀伤和废黜。
简文武:简文帝和武帝。
桓玄:权臣。
恭帝:末代皇帝。
逊位:让位。
宋武皇:宋武帝刘裕。
两晋十五主:两晋时期总共十五位君主。
二百年而亡:统治持续两百年后灭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南北朝代的更迭。通过对古代帝王及政权兴衰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如今已成往事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无奈。

"夷狄陷河洛"一句,指的是北方民族入侵中原地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元帝南渡江"则是说东晋皇室被迫南迁至长江以南地区。随后的几句诗,则概述了东晋政权的更替和王朝的兴衰。

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在"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中,我们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历史沉重感。这里的“两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而“十五主”则是这两个朝代皇帝的总称。诗中的数字“二百年”,虽然简洁,却道出了一个王朝从兴起至衰落所跨越的漫长岁月。

整首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点滴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对于过去时代的缅怀之情。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历代诗(其七)西汉

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

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

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

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四)西周

后稷文王世几传,武王方得天下全。

成康昭穆及共懿,孝夷之后厉兼宣。

幽王见杀平王立,以上凡经四百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历代诗(其十一)西晋

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

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

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

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十四)齐

齐主萧道成,乃是萧何孙。

武帝郁林王,海陵鸣帝鸾。

东昏至和帝,七主不足论。

二十有四年,萧梁遂建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