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开篇“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对治愈心灵痛苦有所领悟,同时也意识到死亡是普遍存在的人间苦难,并试图以此来教育世人。这里的“对治”指的是通过修行或佛法来治疗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而“偏将死苦教人间”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试图借此唤醒人们。
接下来的“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佛学中的一种思想,即当一个人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无常、没有生与死的区别时,他的心灵就能达到一种更为平和、宁静的状态。这两句强调的是,通过这种深刻的理解,可以使心灵更加宁静,不再被世间的烦恼所困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思想的精妙把握,也反映出他个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心灵平静的深入思考。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金陵太守曾相伴,共蹋银台一路尘。
蕊珠深处少人知,网索西临太液池。
浴殿晓闻天语后,步廊骑马笑相随。
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由来鹏化便图南,浙右虽雄我未甘。
早渡西江好归去,莫抛舟楫滞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