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辜德中会试

写我山泽言,送君云霄举。

贵人气每骄,下士心独苦。

纷纷竞科第,口吐圣贤语。

朝出原宪室,夕与王侯伍。

我视辜贤良,怀珠类良贾。

乃知淳厚士,不独在齐鲁。

松柏生涧冈,出为明堂柱。

虽言被丹漆,赤心若可睹。

既应纶言徵,将随玉阶步。

嵯峨黄金台,望君为延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的《送辜德中会试》。诗中以山泽与云霄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句“写我山泽言,送君云霄举”以山泽与云霄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辜德中即将步入仕途,追求高远目标的祝愿和期待。山泽象征着平凡、低微的生活环境,而云霄则代表了高远、辉煌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展现了对朋友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阶层差距的反思。

接着,“贵人气每骄,下士心独苦”两句,直接揭示了社会上层人士的傲慢态度和底层人士的辛酸苦楚。贵人因地位优越而往往表现出骄傲自大,而普通人则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求生。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纷纷竞科第,口吐圣贤语”描绘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纷纷参加科举考试,口中的言语也多是圣贤之言,但实际目的却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这不仅讽刺了科举制度的功利性,也揭示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一面。

“朝出原宪室,夕与王侯伍”进一步描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原宪室代表了贫寒之家,而王侯则是权贵阶层。这句话暗示了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中,贫富差距和地位的转换。

“我视辜贤良,怀珠类良贾”将辜德中比作怀揣珍宝的商人,暗示他虽然出身普通,但拥有才华和智慧,如同珍宝一般宝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辜德中才能的认可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乃知淳厚士,不独在齐鲁”强调了真正的贤士并不局限于特定地域,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广泛认可和对社会整体进步的期待。

“松柏生涧冈,出为明堂柱”以松柏生长于山涧,最终成为殿堂的支柱,象征着平凡之人也能通过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虽言被丹漆,赤心若可睹”指出即使表面被装饰得华丽,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品质依然可见。这里赞美了辜德中虽身处高位,但仍保持本真和纯洁的心灵。

“既应纶言徵,将随玉阶步”表示辜德中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征召,将要踏上通往权力中心的道路。

“嵯峨黄金台,望君为延伫”最后以黄金台的巍峨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辜德中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希望他在权力的巅峰上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发光发热。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以及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和杨逸人桃林迁居之作

心寂忘尘嚣,时清乐岩筑。

爱此桃华林,葺之杜蘅屋。

葛篱延芳藟,石梁照浅渌。

风翔双白鸟,雨卧一黄犊。

东皋杂妇子,中野见樵牧。

赋诗云霞坞,携壶锦绣谷。

从君以优游,于此谢羁束。

形式: 古风

题西山程氏南窗

独居南窗静,秋木连翠岑。

鸣琴众叶下,把酒孤猿吟。

宁负朱绂愿,莫乖白云心。

羡彼归田叟,高风留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为临川章则常题山水图

山拥衡庐青,水含潇湘碧。

两厓蟠蛟树,千岁蹲虎石。

遥遥溯川舟,泛泛蹇驴客。

凭高者何人,閒看楚云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题印土寺罢钓轩

曲池照林坞,百尺悬萝阴。

开轩坐垂钓,水清如我心。

小鱼易伤生,大鱼或渊沈。

投竿为之恻,于此悔悟深。

名区縻好爵,都市争黄金。

但恋钩饵馨,岂知忧患侵。

濯足南涧流,振衣北山岑。

既羞结网罟,何必溉釜鬵。

物生免相贼,嗜欲常自禁。

嘉此古人意,托之金石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