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汤淮题梦亲图

死别已可悲,死不得送心益摧。

死不得送死为父,此恨终身万难补。

汤君补以图,欲留死父生魂俱。

父魂在旁君不见,梦与魂通隔一线。

梦逢死父犹父生,若父未老君尚婴。

梦牵父衣抱父膝,梦有笑声无泪血。

醒时有泪无笑声,知父已死身独生。

父死身生身亦死,死里留生馀一纸。

君父之貌髯而癯,旁图君貌清且腴。

君今亦癯髯欲缟,览镜应疑父颜肖。

愿君保此躯千金,以安生身安死心。

死心为魂生身魄,以魄存魂两无隔。

见父在梦有醒时,存父在心父有依。

君心无父何藉梦,君心有父梦益恸。

作图纪梦心摧凄,但求长夜鸡无啼,时时梦亲亲不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为汤淮题梦亲图》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汤淮梦见亡父的场景,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诗中充满了对亲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亡者永生的渴望。

开篇“死别已可悲,死不得送心益摧”,点明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即使在生者心中,这种悲伤也难以平复。接着,“死不得送死为父,此恨终身万难补”表达了对未能在父亲去世时陪伴在他身边,给予最后关怀的遗憾,这种遗憾将伴随一生,难以弥补。

“汤君补以图,欲留死父生魂俱”描述了汤淮为了留住父亲的灵魂,绘制了梦中的场景。诗中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无论是父亲在梦中依然慈爱地拥抱儿子,还是儿子在梦中感受到父亲的温暖,都充满了温馨与感动。

然而,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梦中的欢笑与现实中的泪水形成鲜明对比。“醒时有泪无笑声,知父已死身独生”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对父亲去世的残酷事实的接受。

“父死身生身亦死,死里留生馀一纸”表达了对父亲去世的哀痛,以及通过画作来寄托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画作成为了连接生者与亡者情感的桥梁。

“君父之貌髯而癯,旁图君貌清且腴”描绘了画作中父亲与儿子的形象,通过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君今亦癯髯欲缟,览镜应疑父颜肖”预示了未来儿子可能也会经历相似的衰老过程,对父亲形象的回忆成为永恒的慰藉。

“愿君保此躯千金,以安生身安死心”表达了对儿子健康长寿的祝愿,希望他能以健康的身体和心灵,面对生活的挑战。

“死心为魂生身魄,以魄存魂两无隔”体现了对亡者灵魂永存的信念,希望亡者灵魂与生者心灵相通,永不分离。

“见父在梦有醒时,存父在心父有依”强调了梦境与内心情感的联系,即使在现实中无法相见,但在梦中和心中,父亲永远存在。

“君心无父何藉梦,君心有父梦益恸”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依赖,无论是梦境还是内心,父亲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作图纪梦心摧凄,但求长夜鸡无啼,时时梦亲亲不离”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通过绘画记录梦境的痛苦与悲伤,以及对能够经常在梦中见到父亲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对亡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现实与梦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自题四明山采药图二章(其一)

蹑梦空空到发巅,洪荒日月自成年。

悔争微饱凭烟火,苦索新诗媚石泉。

善想早坚堪仆虎,俗缘渐谢愿师仙。

遥知一股潺湲水,灌满徐凫万顷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题四明山采药图二章(其二)

天门雷哑劫狐逃,诛戮三姑仗寸刀。

蜕梦入山谁恋魄,托灵在世抵吹毛。

丹炉有药铅终伪,蠛翼非鹏想独高。

他日云衢梯有进,挈提五岳当儿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饮试剑阁醉后调主人吴国学羹尧(其一)

大泽龙蛇息战争,蠛蠓如雨扫薨薨。

最高帘幕初停酒,落日苍黄树满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饮试剑阁醉后调主人吴国学羹尧(其二)

季子胸怀硗确成,人间万事不纠萦。

风雷抱得三天券,独与镆铘结死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