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云松禅师朝普陀》由明代诗人荣清所作,描绘了禅师云松朝圣普陀的壮丽景象与深刻寓意。
首句“几年面壁礼空王”,以“面壁”象征禅修的刻苦与静思,通过“礼空王”表达对佛法的虔诚敬仰,暗示云松禅师多年的修行与悟道过程。
“飞锡南询到海方”,“飞锡”形象地描绘了云松禅师行脚的轻盈与自由,“南询”则点明了他前往普陀山朝圣的目的。“到海方”既指地理上的远行,也暗含着心灵的探索与超越。
“大地山河归法界,孤云野鹤寄行藏”,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巧妙结合,大地山河在佛法的照耀下成为法界的一部分,孤云野鹤象征着禅师的行踪与心灵的自由,寄寓着禅师在修行路上的自在与超脱。
“月明鹫岭千花现,朝拥龙宫一苇航”,描绘了云松禅师朝圣途中的奇景,月光下的鹫岭仿佛千花绽放,象征着佛法的光明与智慧;而“一苇航”源自《庄子》,比喻云松禅师以简朴之物渡过人生的波涛,象征着修行者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心灵的彼岸。
最后,“学道几人登彼岸,漫因行脚叹津梁”,表达了对云松禅师修行成就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一种疑问:在追求真理与解脱的路上,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到达彼岸?“漫因行脚叹津梁”则是在感慨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漫长,以及对指引与帮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云松禅师朝圣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邃与禅宗思想的精妙,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