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清凉寺的荒废景象,通过对比当年与今时的不同,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刘克庄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佛教文化衰落、古迹湮没的图画。
“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缁郎。”开篇两句通过对清凉寺昔日辉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它曾经的壮丽与繁华。塔庙代表着佛教文化的高峰,而“甲”字暗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尊贵与庄严。
接下来的“开山佛已成胡鬼,住院僧犹说李王。”则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佛教曾经在这里传播,但如今却衰败至极,甚至被误认为是异域的邪灵(胡鬼),而寺中的僧侣们还在谈论着唐朝的李王,这反映了时间的断层和历史记忆的断裂。
“遗像有尘龛坏壁,断碑无首立斜阳。”这两句诗强调了清凉寺现今的荒废状态。佛像被厚厚的灰尘覆盖,墙壁破损,而石碑更是残缺不全,只剩下残片立于斜阳之下,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历史遗迹被忽视和摧毁的画面。
最后,“惟应驻马坡头月,曾见金舆夜纳凉。”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坡头停留时与寺院有关的美好记忆,以及夜晚看到过皇帝乘坐的华丽轿子在此纳凉的情景。这些回忆如同一道亮光,在荒废的遗址中闪现出昔日的辉煌。
总体而言,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文化衰落和个人记忆消逝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