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参天大树直耸百尺多,高入云霄不与林木相邻。
夜晚山谷间的风声如同万籁,秋月映照千座山峦,光影沉郁。
它并非因肥沃土壤而生长,而是大自然赋予的生机和智慧。
如果殿堂缺少栋梁之才,就应当选用这棵树,世间若无能工巧匠,也无需侵犯它的领地。

注释

森森:形容树木众多且茂盛。
直干:笔直的树干。
青冥:天空。
不附林:不与其他树木相连。
万壑:形容无数山谷。
夜响:夜晚的风声。
千山:许多山峰。
秋阴:秋天的阴暗。
岂因:难道只是因为。
粪壤:粪土,比喻贫瘠的土地。
栽培力:人工培育的力量。
乾坤:天地,也可指自然。
造化心:大自然的创造力。
廊庙:朝廷,殿堂。
材:栋梁之材。
见取:被选用。
良匠:优秀的工匠。
勿相侵:不要侵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风光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操。"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两句,以其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古松的形象,树木参天,独立于众木之外,不与周围的林相依傍,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强不屈、自立自强精神的赞美。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将听觉与视觉的享受融为一体。风声在深山中回荡,仿佛有无尽的力量;而月光则如同一层层叠起的秋意,笼罩着千山。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个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古松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是因为外界的滋养,而是其自身所蕴含的生机与坚韧。

最后两句"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则隐含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古松虽美,但若被当作建造宫殿的材料,那么即便是最好的工匠也不足以捕捉其真精神。这反映出诗人对传统价值观和艺术创造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品格、自然力量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史教授独善堂

湖海十年旧,林塘三亩馀。

静非谈者隐,贫胜富人居。

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

犹应不独善,学子满阶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月果

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

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行看果下苍苔地,已作人间白发翁。

岂惜解鞍留夜饮,此身醒醉与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处士葛君挽辞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

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

猗君有清尚,于世不雄夸。

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外厨遗火示公佐

刀匕初无欲凊人,如何灶鬼尚嫌嗔。

翛翛短褐方炀火,冉冉青烟已被宸。

邂逅焚巢连鸟雀,仓黄濡幕愧比邻。

王阳幸有囊衣在,报赏焦头亦未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