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即目

雾鬓烟鬟水上头,荪桡斜倚蓼花洲。

眼波欲逐川流去,眉翠常含风色愁。

细语可容樯燕寄,闲情空望佩珠投。

分飞八字帆何驶,那得前途一并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舟行即目》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行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中的情感与景色。

首句“雾鬓烟鬟水上头”,以雾气缭绕的鬓发比喻水面的轻雾,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朦胧美,仿佛是女子轻柔的发丝在水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荪桡斜倚蓼花洲”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舟行的场景。荪桡,指用香草制成的船桨,这里用来形容船行时的轻盈与优雅。斜倚蓼花洲,则是说船只停靠在长满蓼花的岸边,蓼花的鲜艳与生机勃勃与静谧的水面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接下来,“眼波欲逐川流去,眉翠常含风色愁”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舟中人的目光和情绪融入自然之中。眼波随水流而去,似乎在追寻远方的景色;而眉头常含愁绪,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思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舟行的动态美,更深入揭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细语可容樯燕寄,闲情空望佩珠投”则进一步展示了舟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语间,樯燕(船上的燕子)似乎成为了倾听者,传递着微妙的情感交流;而闲情之余,对佩珠的遐想,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或寄托。

最后,“分飞八字帆何驶,那得前途一并舟”两句,以帆船的快速行驶和无法并行的遗憾,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追求。分飞的八字帆象征着各自前行的方向,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和分离的必然性;而那句“那得前途一并舟”,则表达了对共同前行、共享未来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舟行即目》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舟行中的自然美景与人物思绪,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颍州西湖

我来颍尾已良月,痛饮不及西湖秋。

荒蒲萎蔓风断续,烟曳白水差差浮。

醉翁髯翁去相踵,断碑零翰荒难求。

昔时赋诗传盛事,文献相续誇雄州。

逢人祇道此湖好,簿书琴酒侪鱼鸥。

竹西歌吹爱莫夺,六桥横绝难争优。

人疑古人嗜好癖,此论迂矣同刻舟。

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

终年娱老得地足,丘壑何必常盈眸。

坡公况是老龙象,大千起灭同浮沤。

此间讵肯较钜细,亦如阳羡堪终留。

聚星堂客久星散,此湖半亦更田畴。

秋来往往积淫潦,高处得得驱耕牛。

若教麻姑海上见,即此亦是沧桑流。

柳亭葵社共阒灭,令人一一悲山丘。

吾曹沦落偶流寓,姓名寂寞谁相收。

一杯公等起今日,更放何人出一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颍州南楼

跨野飞楼矗,登城起浩歌。

风生淮甸夕,云压汝阴多。

浅泽鱼辞饵,空天鸟避罗。

飞扬无限意,奈此暮途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顺昌刘武穆祠

将军节制趋东京,正值北军初败盟。

妖风半道拔主帐,投箸急起驱兼程。

铁浮图来骤如雨,一军仓皇夜叉舞。

却行一步辜国恩,女儿磨刀男负土。

云愁天黑雷电惊,一百小儿吹嘂声。

白袍太子齿欲裂,索靴上马来趱城。

长虹五道饮河下,肉山自来填旷野。

平时人欺八字军,今日乃破拐子马。

危城决捷百出奇,姓名奚止惊儿啼。

不教长驱得留镇,边马谁敢窥淮西。

柘皋瓜步战未已,力疾犹闻拍刀起。

中兴宿将更何人,气尽都亭看北使。

悲风萧萧颍水湄,魂来战处神鸦随。

莫伤老去壮心负,鄂国英雄更可悲。

形式: 古风

平舆行

昨滞汝南驾,云访平舆渊。

云天极辽廓,龙去今千年。

名誉早未立,仗剑怀昔贤。

泽蒲昧朝日,涧松翳晨烟。

在世一奄忽,草木同推迁。

游扬非圣法,此谊今已捐。

苍茫振孤策,就宿何林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