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六)陆瑁养鱼池

华亭郭西偏,云是陆瑁居。

宅墓了不存,况此池中鱼。

纤鳞依藻荇,采取无复馀。

皇风反淳古,数罟或可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卷。诗人王艮以追和的形式,对唐代诗人唐询所作的《华亭十咏》中的第六首,即关于陆瑁养鱼池的作品进行了创作。通过“华亭郭西偏”这一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之中,暗示着陆瑁曾经居住于此,留下了一片独特的风景。

“云是陆瑁居”,一句轻描淡写,却蕴含深意,仿佛在告诉读者,这里曾是陆瑁的栖息之地,他的生活痕迹虽已不在,但那份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依然留存。接着,“宅墓了不存”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宅邸与墓地都已消失不见,唯有自然之景依旧。

“纤鳞依藻荇,采取无复馀”描绘了池塘中鱼儿与水草相依为伴的景象,鱼儿在藻荇间自由游弋,似乎享受着这片净土的宁静与安逸。然而,“采取无复馀”则暗示了过去可能有过过度捕捞的情况,使得鱼群数量减少,甚至难以再恢复原状,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人类行为后果的警示。

最后,“皇风反淳古,数罟或可除”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这里的“皇风”可以理解为帝王之风,象征着国家政策或社会风气,而“淳古”则意味着淳朴的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诗人希望借助这样的理想风向,能够消除那些破坏自然平衡的手段,如“数罟”,即密网,比喻过度捕捞等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24)

王艮(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邈邈华亭谷,远带松江流。

亦有赏心人,于焉放扁舟。

风将綵帆举,身与元气浮。

拍手招鸱夷,傲睨三千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八)陆机宅

士衡多奇才,儒术何渊深。

少年作《文赋》,吐秀含规箴。

遭谗卒遇祸,白日云为阴。

一闻华亭鹤,遗趾尚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兹山孕奇秀,因人得佳名。

人去山亦枯,竹柏藏秋声。

寒泉湛空碧,石穴俨不倾。

焉知千载后,岂无君子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十)三女冈

传闻三女冈,不志三女名。

萧萧白杨尽,靡靡芳草生。

西施殆其国,此恨尚未平。

碧血化游䗲,犹当照吴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