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山泉味最佳,从来独说有金沙。
楚人遍地宜城酒,莫著淄渑诳易牙。
这首诗《襄阳咏史(其四十六)金沙泉》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金沙泉水的赞美,表达了对水质之美的追求与欣赏。
首句“何处山泉味最佳”,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提出寻找最美味山泉的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从来独说有金沙”一句,点明了金沙泉的独特之处,暗示其水质之佳,非同寻常。
“楚人遍地宜城酒”一句,通过对比,将金沙泉与楚地的美酒相提并论,强调金沙泉的珍贵与独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比作酒,突出了水的品质与价值。
最后,“莫著淄渑诳易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金沙泉的纯净与真实,警告人们不要用混浊的水来欺骗美食家易牙。这里引用了古代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沙泉水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伪劣事物的批判,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思想。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徘徊亭上晚相宜,月与高人本有期。
不比寻常三五夜,十分圆后是来时。
一片归心白羽轻,一场春梦不分明。
东风二月淮阴郡,总是关山离别情。
南路蹉跎客未回,山桃野杏两三栽。
逢春渐觉飘蓬苦,更向花前把一杯。
柳塘烟起日西斜,马踏春泥半是花。
何处最伤游客思,绿阴相閒两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