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名为《予少孤多病恒有忧生之嗟今年四十矣日月于迈禄不逮养学未有闻使经衡山适遘初度矢痛申情爰成兹咏焉》(其三)。全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孤苦、多病和对生命的忧虑,以及年岁渐长后的反思与感慨。
首句“弱龄不量力,高视慕前俦”,诗人回顾自己年幼时,虽有远大的志向,却因能力有限而难以实现,只能仰望前辈。接着,“学道思理人,洗心念寡尤”两句,表明他渴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净化心灵,减少过错。
“奄忽踰四龄,此志但悠悠”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尽管心中有志,但岁月如梭,志向仍停留在原地。接下来,“聪明异前时,行业不加修”指出虽然在智慧上有所进步,但在行为上却没有相应改进,流露出对自己过去的不满。
“抱册时呻吟,宁免遗忘忧”表达了诗人读书时的困扰,担心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内心充满忧虑。紧接着,“雕虫技何补,食粟颜堪羞”则感叹自己所学之技艺对人生并无实际帮助,感到羞愧。
“中夜起长叹,反躬时内省”表明诗人深夜反思,意识到需要从自身寻找问题所在。引用孔子的话“宣父戒无闻”和漆雕氏的例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勋业弗及时,白发忽生鬓”又表达了对未能及时成就事业的遗憾,感叹时光易逝,白发生头。
最后,“嗟彼万里道,中途可旋轸。愿言加餐饭,努力桑榆晚”诗人感慨人生的道路漫长,希望能在晚年加倍努力,珍惜余生的时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