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

豪杰与婵媛,万年共一尘。

清淮映古庙,月明空沄沄。

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所作的《漂母祠》,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英雄命运的感慨。首句“子胥逢击絮”引用伍子胥的遭遇,他因楚平王之冤而流浪,最终在吴国被鞭尸,象征着英雄的不幸结局。接着,“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则提及韩信在淮阴时得到漂母的救济,但他后来仍然离开秦国,暗示了即使有恩人相助,也无法改变其最终的命运。

诗人进一步将英雄与美女(婵媛)并提,指出他们尽管英姿焕发,但最终都难逃时间的磨砺,如同“万年共一尘”。这里的“万年共一尘”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清淮之水映照着古庙,月光洒落水面,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寓意历史的深远和沧桑。

最后两句“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不愿再在世俗的喧嚣中追寻他们的踪迹,而是希望能在静谧的历史遗迹中追忆他们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沉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题画(其二)

季冬雪重积,十日奇寒冱。

啁啾阒不闻,葱茜失其故。

客子欲何归,中林犹独步。

幸有苍苍松,为辨去来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神游篇赠黄勉之

帝遣河上公,下来赤县游。

采真金庭房,漫衍三十秋。

禹书眇一策,讵几穷沉幽。

兰香悦亦感,安能久绸缪。

回首视泰元,紫烟覆神州。

垒落结五丸,杼轴冥交钩。

内笈千神钤,星云表沉浮。

猿鹿总千岁,桂姿无年休。

雨露黯在下,日月环轮流。

忆昨鹤上客,招邀玩沧丘。

子既夙遘之,飘然蹑霞辀。

长歌我劝驾,神偕足孤留。

金乌鸣日观,玉女呼洗头。

三壶风帆迅,弱水不容舟。

随风唾珠玉,空遍□□收。

闻有金光草,窈墨无所投。

升攀星辰宫,忽恍垂前旒。

长跪问宝章,八荒极探搜。

一餐换尘骨,万品皆蜉蝣。

与子无往来,逍遥齐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尚书内相毛文简公挽辞

休辰盛文化,畿吴富登庸。

蝉联首四方,蔼蔼来毛公。

翼翼宝玉执,桓桓岱山崇。

翊亮总王礼,启沃谐王衷。

三朝补缺衮,百辟詹清风。

职思谨诏相,不絿亦不竦。

公薨后吊恤,哀荣天壤终。

形式: 古风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

昔闻董糟丘,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

人间二子不可见,唯有杰句挂余心肺烂烂珊瑚钩。

长安风沙住不得,南归再卧苏台秋。

泊舟济阳城,买酒销客愁。

登楼拜先生,进爵浇黄流。

知章不语先生笑,飞花乱扑过楼头。

金陵更无凤凰游,岳阳莫将黄鹤留。

乡关浮云蔽落日,题诗却寄施湖州。

余为先生牛马走,湖州乃是贺老俦。

西塞山,杜若洲,与尔相期钓鳌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