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齐次见先生

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

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

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

道书续秘牒,艺林重掌故。

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

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

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

我固方隅见,记忆少脱误。

昆明飞石鲸,甘泉雕玉树。

燕游罢曲江,陂陀凿杜固。

山川初无改,今古亦旦暮。

惭称悬河口,奉补《水经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五典的《答齐次见先生》描绘了一幅神仙居所与人间景象交融的画面。首句“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展现了仙人居住的高远之地和奇特的交通方式,富有神秘色彩。接着,“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以俯瞰之姿,描绘出人间的辽阔与沧桑,暗示了诗人对人世的深沉思考。

诗中提到“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表达了对齐次见先生学识的赞美,希望他能分享智慧,留下珍贵的文字。随后,诗人提及道书与艺术典籍,强调了学问的传承价值。“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则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在田园,但仍不忘学术交流。

“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写诗人与齐次见先生的相遇,期待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思想上的启发。“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描述了他们交谈的热烈与深入,以及诗人记录这些智慧的过程。诗人自谦为“方隅见”,但记忆力强,力求准确无误。

最后,诗人以“昆明飞石鲸,甘泉雕玉树”等典故,寓言历史变迁,表达时间的无情与永恒,同时表示自己虽非博学之人,仍愿尽力补充《水经注》这样的经典著作,体现了谦逊求知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友人的学识,也表达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畏。

收录诗词(6)

张五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冈

南冈何高高,上有郭生墓。

苔藓没断碑,已失双柏树。

裤褶径相遗,早知形骸寓。

未愁处仲忍,危词藉一悟。

可怜石头城,近逼南街路。

钱凤尔何人,郗超死已暮。

独叹青囊书,何如《尔雅》注。

善《易》不言《易》,学人守其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登雅州城楼(其一)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寮分。

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

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登雅州城楼(其二)

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

但知牧圉勤羁绁,敢道潺湲可濯缨。

落落长松樛堞霓,离离幽草人新晴。

却愁一片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巴陵杨明府乞君山茶次东坡和蒋夔寄茶韵

人生饮啄无非缘,百年遇合随所便。

粗粝腐儒饱即可,谁能水陆穷芳鲜。

独怜有好渐成癖,嫩蕊活火烹新泉。

日铸郑宅昔曾试,碧瓯玉乳浮花圆。

一自买舟下南楚,便如渴鲸思吸川。

二月雷动蓓蕾结,家家摘取当新筵。

岳州黄翎品最上,浥湖注目遥生涎。

几叶润喉破烦闷,陋他蜡面膏须研。

巴陵神君治第一,君山贡物如当年。

拣选金芽献天子,王公次及谁能先。

而我独为乞少许,但搜拙句无须钱。

殷勤烦君倒筐笥,白绢三道斜封缠。

寄到山家百拜受,肯付稚子姜盐煎。

江上清风朗月夜,七碗啸傲凌前贤。

陆羽卢仝今已矣,后之来者谁媸妍。

诗成亟写博君笑,珍重他日还相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