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不得家书因省归计

飞絮白相飐,落花红自纷。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

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

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白色的柳絮随风飘摇,红色的落花独自纷飞。
鲤鱼游向了何方,杨鸟的叫声怎能忍受。
年迈的妇人难以教导做饭,孩子骄纵不懂农耕。
归乡务农确实是心愿,但耕田的责任又该由谁承担呢?

注释

飞絮:柳絮。
白:白色。
相飐:随风飘动。
落花:凋落的花朵。
红:红色。
自纷:独自纷飞。
鲤鱼: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何处去:去了哪里。
杨鸟:指柳莺等在杨树上筑巢的鸟类。
岂堪闻:怎能忍受听见。
妇老:老年妇女。
难教馌:难以教导做饭。
儿骄:孩子骄傲。
不解耘:不懂得耕耘。
归耕:回归田园耕作。
诚所愿:确实是愿望。
耕责:耕田的责任。
望谁分:期待由谁承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飞絮白相飐,落花红自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春日里柳絮飘飞、落花纷飞的场景,色彩鲜明,富有生机。然而,这美景背后,诗人的心境却并不轻松。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诗人借鲤鱼和杨鸟寓意远方的家人,暗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鲤鱼象征着书信,而杨鸟则可能让人联想到离别和消息的稀少。"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活的困境,年迈的妇人难以教导儿孙农事,孩子们不懂得稼穑艰辛,反映出诗人对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忧虑。

最后两句"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回归田园,亲自耕作,但又担心无人分担家庭责任。这既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境。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决狱次日迎帅舟中赋二诗首呈吴司理(其一)

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

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

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

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决狱次日迎帅舟中赋二诗首呈吴司理(其二)

年老未归老,旬休那得休。

将迎金屋客,方便石门游。

白浪海之怒,玄云天也愁。

诗情不关性,正尔自夷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丁未上元后二日得老儿稚子平安三日得三从四十伯五十九叔讣(其二)

姑无忘冢妇,祖未识头孙。

路远徒惆怅,书来得慰存。

冬无馀谷粟,春可养鸡豚。

切勿废生事,看人饱更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丁未上元后二日得老儿稚子平安三日得三从四十伯五十九叔讣(其一)

夜窗灯黯郁,春枕梦交加。

二父随朝露,馀生任岁华。

倚庐晨复夕,占鹊验还差。

为报儿曹道,先收待客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