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海夷八首(其七)》,主要描绘了一位名叫任公的人物形象。首句“任公瘦骨气萧萧”刻画了任公的清瘦外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第二句“乱后雕弓却在腰”暗示了他在战乱之后依然保持着武勇,雕弓挂在腰间,随时准备战斗。
接下来的两句“铜柱未曾标马援,玉门早已入班超”,通过马援和班超的历史典故,赞美任公的英勇和远大志向,即使没有像马援那样立铜柱表功,也如班超般敢于深入敌境。
“孤身去国心应折,群盗经时气转骄”表达了任公独自离开国家时的孤独与决心,面对盗贼日益嚣张,他内心坚定,不为所动。
最后一句“闻道墨缞重奉诏,佩刀骑马答清朝”,墨缞代表丧服,这里可能暗指任公在国家危难之际,接到朝廷的命令,毅然决然地穿着丧服,佩刀上马,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以实际行动响应清朝的召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任公的形象,展现了明朝士人的忠诚与勇气,以及在动荡时期对国家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