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的《寄高公次副使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有弟双飞入凤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二人一同进入仕途的情景,比喻他们如同凤凰般展翅高飞,充满了对兄弟成就的赞美与自豪。
“芬芳华萼照连枝”,进一步渲染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如同花朵在枝头相互映照,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象征着他们的友情如同花朵般美丽而持久。
“茅山访道今何似,瓦屋栖云旧有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高公是否还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关切,以及对过去共同追求理想时光的怀念。这里运用了“茅山”和“瓦屋”这样的地点,暗示了高公可能在寻求心灵的归宿或修行之路。
“作赋相如犹自懒,还丹葛稚笑何迟”,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高公才华的肯定,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高公未能及时实现自己抱负的惋惜。这里的“还丹”和“葛稚”则是道教术语,暗指修道之事,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公追求精神境界的期待。
最后,“仙凫一去无由见,唯有栽花似昔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高公可能已经远离,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过去的回忆,通过栽花这一行为,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