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县西池双莲汪簿有诗见寄因以和之

惠政多应草木知,藕花呈瑞向西池。

双红共蒂初含笑,众卉千名总合奇。

宠降帝妃妫汭日,恍迷仙佩汉皋时。

若教潘令河阳见,肯羡东风桃李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政府的恩泽大概连草木都能感知,荷花在西池展示吉祥的景象。
两朵红莲同根而生,初绽笑容,众多花卉虽有千种名称,却都显得奇特无比。
当皇室恩宠降临,如同妫汭之水清澈,那一刻仿佛置身于汉皋仙境之中。
如果让潘岳这样的文人见到这美景,他也不会再羡慕春天的桃李盛开。

注释

惠政:政府的恩惠政策。
知:感知。
藕花:荷花。
瑞:吉祥。
西池:西边的池塘。
双红共蒂:两朵红莲同根生长。
含笑:含苞待放的笑容。
众卉:众多花卉。
千名:各种各样的名称。
奇:奇特。
宠降:皇室恩宠降临。
妫汭日:妫汭(古代地名)的美好日子。
恍迷:恍如迷失。
仙佩:仙人的饰品。
汉皋时:汉皋(古代地名)的仙境时刻。
潘令:潘岳,古代诗人。
河阳:古代地名,这里指潘岳曾任河阳县令。
肯羡:肯,愿意;羡,羡慕。
东风桃李枝:春风中的桃李花开。

鉴赏

这首宋诗《瑞金县西池双莲》是金君卿所作,通过对西池双莲的描绘,赞美了惠政下自然界的祥瑞景象。诗人以"惠政多应草木知"起笔,暗示政绩如春风般惠及万物,连植物都能感知。接下来的"藕花呈瑞向西池",形象地写出莲花盛开在池塘中,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双红共蒂初含笑",描绘了两朵莲花并蒂而生,含苞待放,仿佛在微笑,展现了生命的和谐与美丽。"众卉千名总合奇"则进一步赞美了莲花在众多花卉中的独特魅力,称其为千花之冠。

诗人借"宠降帝妃妫汭日",将莲花比作古代帝王后妃般的尊贵,又通过"恍迷仙佩汉皋时",将其与仙子的飘逸气质相联系,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意象。最后,诗人假设如果让潘岳这样的文人见到这双莲,他恐怕会放弃对桃李的羡慕,足见莲花在他心中的高雅地位。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情于景,既赞美了惠政下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敬仰之情,体现了宋诗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特点。

收录诗词(112)

金君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蒙诏书奖谕寄呈王介甫相公

凤口衔书出九重,帝王亲赐紫泥封。

神光下烛将飞剑,真赏重鸣既哑钟。

砥砺若为酬睿眷,驱驰何敢叹尘踪。

仙翁更借提携力,竹杖由来解化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滕王阁

无复朱楼万幕垂,碧流青嶂似当时。

不须越舞并秦唱,自有韩文与杜诗。

残雪未消春到晚,彩毫争落酒行迟。

满帘红日江天暮,隔浦一声杨柳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披云阁

仕路无如衣綵荣,喜闻弦诵日趋庭。

欲光子道兼三乐,须念家传重一经。

已敞高斋临水镜,更张层构倚山屏。

佳名切砺男儿志,手抉浮云见日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晋匡庐先生庙

山压重江万里波,半空精铁锁嵯峨。

先生死去云情薄,六国兴来佛事多。

万刹金莲开碧落,一祠茅竹蔽丛萝。

游人但逐僧归去,古隐荒凉谁肯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