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传闻伏不斗,化为支道林。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刘之遴之手,名为《嘲伏挺诗》。通过“传闻伏不斗,化为支道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伏羲与支遁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讽刺。
“传闻伏不斗”中的“伏”指的是伏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八卦和易经的创始人。这里使用“不斗”一词,暗示伏羲性格平和,不喜争斗。而“化为支道林”则将伏羲的形象转变成了支遁,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以智慧和慈悲著称。通过这一转变,诗人巧妙地将伏羲的平和性格与支遁的智慧慈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
“化为支道林”不仅在字面上表达了伏羲形象的转变,更深层地隐含了对伏挺(诗中被讽刺的对象)性格或行为的批评。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对伏挺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展现了对支遁智慧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还蕴含了对人性、道德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是南北朝时期讽刺文学的佳作。
不详
邛竹藉旧闻,灵寿资前职。
复有冒霜筠,寄生桂潭侧。
文彩既斑烂,质性甚绸直。
所以夭天真,为有乘危力。
未尝以过投,屡经芸苗植。
予衣本百结,闽中徒八蚕。
假令金如粟,讵使廉夫贪。
寄语调弦者,客子心易惊。
离泣已将坠,无劳别鹤声。
雄州试异等,提庭乃专对。
顾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缋。
滋兰成秀畹,照车光赤琲。
摄官恶簪带,疲疴谢名辈。
乙奏饮馀列,甲科光往载。
深奇无绝踪,孙董有遗概。
春风涵宛转,迟光乍明昧。
列秀总中筵,群才盛皇代。
如纶疾影响,裁蒲启蒙昧。
雕龙既已彰,青紫行当佩。
裒然既玉响,高粲亦兰綷。
广川良易追,淄水非难配。
贡士光相门,搜贤尽幽塞。
善说理无穷,借书心靡诲。
来彦各东西,翼亮更出内。
康哉信在今,伊余事耕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