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在阅读《梧笙联吟集》后,为悼念李石梧师及其妻笙愉夫人的作品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其才华的高度赞扬。
首联“升堂憾未到彭宣,自分门墙始四年”,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向李石梧学习的遗憾,同时也说明了诗人与李石梧之间的师生关系始于四年前。这里运用了典故,彭宣是汉代著名学者,此处借指李石梧,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颔联“仅许春风依帐外,空留明月记生前”,描绘了李石梧的才华如同春风般温暖,但只能在帐外感受,无法真正触及;而他的形象则如明月般照亮了生前的岁月,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两句既赞美了李石梧的才华,也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
颈联“才名各占千秋业,福慧偏成两地仙”,进一步赞扬了李石梧及其妻子的成就与品德,将他们比作千秋伟业中的杰出人物,同时暗示他们已超越尘世,成为仙人般的存在,体现了对逝者高尚人格的崇敬。
尾联“从此文章瞻泰斗,主持风雅独巍然”则是对李石梧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的肯定,以及对其在文学界引领风骚、独树一帜的赞誉。这不仅是对李石梧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对逝去文人深沉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传递出对文学艺术永恒价值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