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玘法师宿夕佳楼诗

寓县俄多难,湖山亦被兵。

名蓝俱泯灭,别搆独峥嵘。

翰墨看前辈,登临愧后生。

严城围列嶂,半鉴出澄泓。

直筱侵檐上,纤萝附牖萦。

倚阑云鸟度,极目镜天平。

日夕景逾好,秋高思转清。

残阳树间没,薄霭水边横。

紫翠霏微合,丹铅点染成。

茅津有渔唱,麦岭少人行。

暝色松间动,寒飙竹屿鸣。

疏钟度馀响,远火露青荧。

仙梵微微出,炉烟袅袅轻。

山盘堆露实,石鼎泛云英。

洗濯尘凡近,归依誓愿精。

行当陪竺士,听法破无明。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玘法师时,夜晚在夕佳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法的虔诚。

首联“寓县俄多难,湖山亦被兵”开篇即以“多难”、“被兵”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名蓝俱泯灭,别构独峥嵘”则转向对寺庙的描述,通过对比“泯灭”的名刹与“峥嵘”的别构,表达了对佛法传承的担忧与对新建筑的赞叹。

颔联“翰墨看前辈,登临愧后生”转而抒发了对前辈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轻时未能达到前辈高度的自谦之意。接下来的“严城围列嶂,半鉴出澄泓”则将视线转向城市的外围,通过“严城”与“列嶂”、“半鉴”与“澄泓”的对比,展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颈联“直筱侵檐上,纤萝附牖萦”细致地描绘了楼阁周围植物的生长状态,通过“直筱”与“纤萝”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接下来的“倚阑云鸟度,极目镜天平”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通过“倚阑”与“极目”,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日夕景逾好,秋高思转清”总结了傍晚时分的美景,通过“日夕”与“秋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残阳树间没,薄霭水边横”描绘了夕阳西下,薄雾笼罩水面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紫翠霏微合,丹铅点染成”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丰富与美丽。“茅津有渔唱,麦岭少人行”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通过“渔唱”与“人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暝色松间动,寒飙竹屿鸣”则通过“暝色”与“寒飙”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疏钟度馀响,远火露青荧”描绘了远处寺庙的钟声与灯火,通过“疏钟”与“远火”的对比,展现了佛法的深远与神秘。“仙梵微微出,炉烟袅袅轻”则通过“仙梵”与“炉烟”的描写,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清净。“山盘堆露实,石鼎泛云英”最后通过“山盘”与“石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佛法的融合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

徐一夔(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陈彦兼春草堂

青青草色映帘帷,寿母朝朝玩绿滋。

有句不缘春梦得,旁人错道谢家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柯博士竹

奎章阁下文明日,遍写琅玕寄远游。

疏雨夜啼湘女泪,飞鸾朝下羽人丘。

月移帘影金闺梦,风度箫声玉宇秋。

几见画图怜往事,碧云零乱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顾阿瑛平湖草堂诗

十二行窝总是春,平家湖上草堂新。

养来白鹤须教舞,浴出花骢不受驯。

桂树漫歌招隐士,鹿门今属姓庞人。

锦囊合贮诗千首,声价流传海内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云林溪亭山色二首(其一)

过雨山如罨画明,溪声直到白云亭。

云遮不断溪声去,流出平芜两岸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