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忆秦娥·听杜鹃》由明代女诗人张娴倩所作,描绘了春天逝去、万物凋零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哀愁与生命的无常。
“春去矣”,开篇即点明季节更迭,春天已逝,万物随之凋零。“蘼芜绿遍苔痕紫”一句,以蘼芜的绿与苔痕的紫对比,渲染出一片生机盎然却又略带寂寥的春末景色。这里的“苔痕紫”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抹紫色,也暗示着春天的色彩逐渐淡去,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暗叶啼风,老红泣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氛围。叶片在微风中轻摇,仿佛在低吟细唱;而那即将凋谢的老红花,在雨水的洗礼下,似乎也在默默哭泣。这两句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燕解人愁已不语”,燕子通常被视为传递春天消息的使者,但此刻却沉默不语,暗示着它们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这一句通过燕子的沉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杜鹃犹在寒烟里”中的“杜鹃”即为杜鹃鸟,其叫声常被比喻为悲鸣,象征着离别与哀愁。在这首词中,杜鹃鸟依然在寒冷的烟雾中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忧伤与思念。这句不仅描绘了杜鹃鸟的孤独身影,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道不如归,何时归去”则是全词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故土、团聚亲人的渴望与期待。然而,“道不如归”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矛盾,暗示着回归之路的遥远与艰难。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词在哀愁中蕴含着一丝希望与期待。
综上所述,《忆秦娥·听杜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逝去、生命无常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团聚与回归的深切渴望。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