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

西岩泉落水容宽,灵物蜿蜒黑处蟠。

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云开星月浮山殿,雨过风雷绕石坛。

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西山岩石下的泉水宽阔荡漾,神灵之物如龙般在黑暗中盘旋。
松树叶子在秋日里如同琴声清脆,清晨的菱花映照镜面透着寒意。
云散之后星辰月色漂浮在山间庙宇之上,雨停之后风雷之声环绕着石台。
仙人若不归去连龙也离开,稻田长满了原先的池塘干涸之地。

注释

西岩:西方的岩石或山崖。
泉落:泉水下落。
水容宽:水面宽阔。
灵物:指神秘或有灵性的生物,这里暗指龙。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黑处蟠:在黑暗的地方盘曲。
松叶:松树的叶子。
正秋:正值秋天。
琴韵响:像琴声一样悠扬。
菱花:菱角开的花,也可指水面的菱花状波纹。
初晓:清晨时分。
镜光寒:镜面般的水面反射出寒冷的光。
云开:云雾散开。
星月浮山殿:星光和月色似乎漂浮在山上的寺庙之上。
雨过:雨停止后。
风雷绕石坛:风雨雷电的声音围绕着石坛回响。
仙客:仙人、修行者。
不归:没有回来。
龙亦去:龙也跟着离开。
稻畦:稻田中的畦埂,这里泛指稻田。
长满:茂盛地生长覆盖。
此池乾:这个原本可能是池塘的地方变干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西岩泉落水容宽”一句,以清泉为起笔,从宏阔的视角出发,展示了山间泉水的壮丽景象。紧接着,“灵物蜿蜒黑处蟠”,则是从细部入手,描绘了泉边奇石与苔藓之间的神秘相拥,营造了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松叶正秋琴韵响”透露出诗人对秋季的感受,同时通过“琴韵响”,传达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情怀。而“菱花初晓镜光寒”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水面上的菱角花映射出的清冷光泽,表现了诗人对早晨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云开星月浮山殿”一句,借由云开露出的星辰和明亮的月牙,与“雨过风雷绕石坛”,则是通过对气象变化的描写,表现了山中天气万千的多变与壮观。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精神境界。

最后,“仙客不归龙亦去”和“稻畦长满此池乾”,则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许是一种无奈。这里的“龙”象征着仙灵或高尚之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稻畦长满此池乾”,则是在描绘一种丰收的景象,也许寓意着对来者的期待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画面感强烈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既有宏大气势又充满细腻情感的山水世界。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

藤杖叩松关,春溪斸药还。

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

忆归师莫笑,书剑在人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重游綀湖怀旧

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鵩鸟赋成人已没,嘉鱼诗在世空传。

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邻笛旧山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赋鹭鸶

何年去此地,南浦满凫雏。

云汉知心远,林塘觉思孤。

低飞下晚树,独睡映新蒲。

为尔多归兴,前年在五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箫管筵间列翠蛾,玉杯金液耀金波。

池边雨过飘帷幕,海上风来动绮罗。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

甘心不及同年友,卧听行云一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