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生龚生归曲江

肯为从师出岭来,三千子亦可人哉。

文章要似风骚体,学问非为利禄媒。

泥迹尚留鸿爪在,云程已报鹗书催。

仪刑只在乡关近,前有张余后有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的《送何生龚生归曲江》。诗中表达了对两位学子何生和龚生即将返回故乡曲江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他们的期望与祝福。

首联“肯为从师出岭来,三千子亦可人哉。”开篇即点明了两位学子远道而来求学的不易,同时也对他们的才华给予了肯定,表达了对他们品德与才学的赞赏。

颔联“文章要似风骚体,学问非为利禄媒。”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如古代文人所推崇的风雅之风。这里以“风骚”代指高雅的文学风格,鼓励学子们追求真正的学问之美。

颈联“泥迹尚留鸿爪在,云程已报鹗书催。”运用了“鸿爪”的典故,比喻学子们在求学路上留下的足迹,虽已离去,但其影响犹存。同时,“鹗书”指的是荐举人才的文书,暗示学子们的学业成就将得到认可,预示着他们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尾联“仪刑只在乡关近,前有张余后有崔。”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学子们在家乡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未来的成就的期待。这里的“仪刑”意为榜样,暗示学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应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同时,通过引用历史上的贤士张余和崔姓人物,表达了对学子们未来能够像这些先贤一样有所作为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学子们求学之路的赞美,也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重视。

收录诗词(204)

徐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字:德夫
  • 号:泉谷
  •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 生卒年: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和南康赵簿赠诗

瑞世词章响佩琚,过人学力更充馀。

盘空紫气难藏剑,照坐青藜趣校书。

已脱尘埃辞矮屋,还将清泚映污渠。

云霄此去功名逼,诗酒生涯莫作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史君喜雨韵并呈府判

明公闵雨志平民,祈祷无他只一真。

万里天高随感应,半空雷震忽亨屯。

挽回庾峤生生意,化作商霖处处均。

归斡元功调玉烛,从今三过续丝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史君喜雨偈韵(其一)

朱轓临莅甫经秋,已报民庸总若畴。

剩有心思图惠养,更无毫末事诛求。

操存对越神明久,应祷旋销旱魃忧。

天意念功殊未别,且将甘露略相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史君喜雨偈韵(其二)

田里欢传岁有秋,已占休證叶龟畴。

连朝霪雨忻从欲,一念通神只反求。

暂向岭边宣主泽,每先天下为民忧。

藩方久袖为霖手,百万苍生愿未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