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名为《茶山孟秋十三夕家奉准提镜乍发光与儿其振共瞻礼恭赋以纪其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先辈德行的追思。
首句“念发菩提愿,应在夙世工”,诗人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佛门愿望,认为这种愿望在前世就已经种下。接着,“兹误落尘网,清饮冰露中”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虽有佛心,却误入世俗,只能在心灵深处,如同饮冰露般寻求清净。
“一室各愿力,辄应如叩钟”描绘了诗人所在的房间内,每个人的心愿都如同敲击钟鼓,自然应答,暗示着内心的纯净与共鸣。接下来,“孟秋盂兰前,此际天人通”则点出时间背景,孟秋时节,接近盂兰盆节,此时人与天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瑞相夜现光,将谓发众蒙”描述了一种神秘的灵光显现,诗人认为这是上天的启示,能启迪众人。最后,“我有先严慈,皆以德淑终”表达了对先辈的敬仰,他们以德行善终,是后人的榜样。“每感持法谛,哀广冥福功”则是对佛法真理的感悟,以及对冥间功德的哀悼与赞美。
“愿随五毫彩,永住空界空”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如同五彩的光芒,永远存在于虚空的世界之中,寓意着对佛法的永恒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也有对先辈德行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