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朱祖谋所作的《望江南》系列中的第十八首。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对经典儒家学说的理解与江南的回忆相结合。"甄诗格,凌沈几家参"暗示了诗人对诗歌格律的精炼掌握,以及对各家学说的广泛涉猎。"若举经儒长短句,岿然高馆忆江南"表达了诗人通过研读儒家经典,唤起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怀念。
"绰有雅音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学修养和高雅情致,而"皋文说,沆瀣得庄谭"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对皋陶(皋文)和庄子(庄谭)等先贤思想的领悟,体现出深厚的学术根基。"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两句,诗人借物抒怀,以镜子喻人,感叹时光荏苒,同时表达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即使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
最后的"妙不著言诠"是对整首诗艺术效果的高度评价,意味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深邃微妙,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咏史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