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山水画卷。开篇“丛桂植深林,芳兰弥空谷”,以桂树与兰花点缀于幽深的森林与空旷的山谷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氛围。接着,“时有幽栖人,独坐山之曲”一句,点明了画面中有人物的存在,一位隐士独自坐在山的隐蔽之处,与自然和谐共处。
随后,“庞公隐鹿门,子云在西蜀”两句,借用了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庞德公和扬雄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峦光如结黛,水流如喷玉”,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峦的青翠与流水的清澈,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野田半荒芜,草木多芬郁”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另一面——既有荒凉与寂寥,也有生机与繁茂。最后,“对境却忘言,洗心远尘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远离世俗杂念的心境。“愿解朝市喧,从吾意所欲”则是诗人对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