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符宫上大茅峰憩晓霞阁

申旦不复眠,视此崖上月。

初阳尚未升,了了见仙阙。

冥濛松树外,复见一星没。

楼北客尚眠,楼西窗已豁。

蓝舆顾不至,久待意郁勃。

二里抵一泉,流清鉴毛发。

延回积千转,磊磊出山骨。

原野何郁迂,阴云气飘忽。

层楼自孤迥,毁壁尚高揭。

原田间山麓,百复不居一。

岁歉民气怒,山行寡完褐。

犁锄复群聚,草树经㔉掘。

野雉不敢飞,穷搜入狐窟。

疲踪愿登阁,幽想已入樾。

曾言富仙酿,斟酌苦易竭。

亦感生计微,年荒未收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山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申旦不复眠,视此崖上月”描绘了诗人彻夜未眠,凝望崖上明月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痴迷与向往。接着“初阳尚未升,了了见仙阙”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神秘,仿佛仙境般的世界在初阳未现之时便已显现。

“冥濛松树外,复见一星没”通过松树与星辰的对比,展现了山林的深邃与广阔。而“楼北客尚眠,楼西窗已豁”则通过对比楼内外的状态,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

“蓝舆顾不至,久待意郁勃”表达了等待的焦虑与内心的烦躁,而“二里抵一泉,流清鉴毛发”则转向对清泉的赞美,水的清澈映照着人的精神世界。

“延回积千转,磊磊出山骨”描绘了水流曲折,山石嶙峋的景象,充满了力量与坚韧。而“原野何郁迂,阴云气飘忽”则通过原野与阴云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变与神秘。

“层楼自孤迥,毁壁尚高揭”表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原田间山麓,百复不居一”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

“岁歉民气怒,山行寡完褐”揭示了社会的贫困与苦难,而“犁锄复群聚,草树经㔉掘”则描绘了农民劳作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野雉不敢飞,穷搜入狐窟”通过动物的行为,反映了自然界的秩序与生态平衡。而“疲踪愿登阁,幽想已入樾”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最后,“曾言富仙酿,斟酌苦易竭。亦感生计微,年荒未收秫”则表达了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自句容至江宁半道欲游青龙山未果

鸣鸡声未断,一路续山禽。

古寺出层碧,当门转午阴。

霜林鞭影瘦,石凳烧痕侵。

客饭匆匆去,幽栖未及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大风登摄山顶望江

山僧出户惊狂客,绝顶立同山木植。

苍松冈南阁一层,飞鸟欲下人还登。

白云濛濛一招手,天风忽吹离立久。

雄心直挟海水飞,南望天门北京口。

形式: 古风

紫峰阁石龛作

几年扪壁壁忽崩,石顶裂穴藏枯僧。

穷冬移来暑复出,爱此云气时熏蒸。

幽崖无风日色断,贴屋惊看蛰虫满。

枯僧定后眼忽开,下视山空地轮转。

形式: 古风

客句容署中以县试不得出寄孙大

梦醒空自惜年华,法鼓声声报晚衙。

两度总惭巢幕燕,一春只看隔墙花。

窥灯鼠怯穿衣桁,绿壁虫惊落画叉。

我自怀人不能寐,高吟时复振窗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