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梅山弟感春

老来危迹感秋蓬,万事都归马耳风。

百五节为春好处,两三年在乱离中。

溅花难禁少陵泪,缚柳休辞韩子穷。

最是残镫风雨夜,杜鹃声里梦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年老时像秋天的蓬草般飘摇不定,世事如过眼云烟。
即使逢上元宵佳节,也算得上春天的好时光,但过去两三年却身处战乱之中。
难以抑制心中悲伤,就像杜甫看到落花而泪流不止,韩愈困厄时也不应拒绝帮助。
最令人难忘的是雨夜中摇曳的灯火,伴随着杜鹃鸟的啼叫,梦境在东西方向中流转。

注释

危迹:形容漂泊无定、处境危险。
马耳风:比喻对世事不关心,像马耳听风一样。
百五节: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两三年:指过去的两三年时间。
少陵泪:杜甫的别称,这里指杜甫的悲伤之情。
韩子穷:韩愈贫困时,韩子是对韩愈的尊称。
残镫:破旧的灯,形容夜晚灯火昏暗。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叫声凄凉,常象征哀伤。
梦西东:梦境在东西方向中变化,形容梦境无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梅山弟感春》,通过对老年漂泊、世事如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和自身命运的感慨。首句“老来危迹感秋蓬”以秋蓬比喻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形象地传达出老年的孤独与沧桑。次句“万事都归马耳风”进一步强调世事如过眼云烟,一切都不再挂怀。

“百五节为春好处,两三年在乱离中”写出了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即使春天来临,也无法带来安宁,反而增添了内心的苦涩。诗人引用杜甫的典故,“溅花难禁少陵泪”,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悲悯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同时,韩愈被束缚的柳枝象征着困厄,诗人借此表示自己也不愿逃避困境。

最后两句“最是残镫风雨夜,杜鹃声里梦西东”描绘了凄凉的夜晚,残烛摇曳,风雨交加,杜鹃啼鸣,诗人在这悲凉的梦境中,不知所往,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乱世之痛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梅山弟静中大观

默默融融内自观,纷纷藉藉外何关。

托言鹏化未为大,相与鸢飞方是閒。

万古乾坤全易上,四时风月小诗閒。

天寒一步不轻动,祇为梅花费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虚谷和长儿奉别

有便勤相问,何时得近依。

诗搜肠藿瘦,字为眼花肥。

云远心犹远,春归人未归。

羡君牢闭户,珍重白山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雪窦主同少野见寄

谁肯寄衰翁,当年应梦熊。

知心廑惠远,载酒寿扬雄。

古道今犹在,清交老更丰。

和诗不尽意,极目万山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黄子羽七十自叹

弃瓢巢父固云稀,解印陶潜未是非。

风雨似知人世换,溪山自爱主翁归。

时消孤闷有茶屋,天把独醒存芰衣。

我亦岁寒松下草,相望百里借春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