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晦日同一属官刘司户师教授孙司理游九顶山登万景楼分韵赋诗得游字韵

今日当赐沐,幸同官属休。

于时舆梁成,径绝苍江流。

山灵念我来,遂使蒙雨收。

林端膏泽滋,岩际阳光浮。

倚杖送飞云,列席俯沧洲。

所携坐上客,不减枚与邹。

被服玳瑁簪,辞华珊瑚钩。

樽中潇湘清,引满更献酬。

欲观南东亩,往登西北楼。

其下岛屿出,凄然洞庭秋。

将归各赋诗,聊复记此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今天得以沐浴,有幸与同事一同休假。
此时桥梁已成,直通青色江流。
山神怜我来访,降下雨水润透。
林木饱受滋润,山岩间阳光闪烁。
拄杖送走白云,席地而坐看江湖。
座上宾客众多,不逊于枚乘与邹阳。
装饰华丽,如戴玳瑁发簪,言辞华美如珊瑚钩。
酒杯中湘水清澈,举杯互敬,再三斟酌。
欲览南方东岸景色,登上西北高楼。
楼下岛屿显现,洞庭湖秋意凄凉。
归来后各自作诗,姑且记下这次游历。

注释

赐沐:古代官员的一种福利,指放假沐浴。
官属:同僚、下属。
舆梁:桥梁。
苍江:青色的江水。
山灵:山神。
膏泽:滋润的雨水。
列席:排列就座。
枚与邹:枚乘和邹阳,均为汉代著名文人。
玳瑁:一种贵重的海龟壳,用于饰品。
辞华:言辞华丽。
潇湘:泛指湘江。
南东亩:南方的田地。
西北楼:方位上的楼阁。
洞庭秋:洞庭湖的秋天景象。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晁公溯与同事在十月晦日一同游览九顶山并登临万景楼的场景。诗人沐浴更衣后,与官属们一同享受休假时光,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宁静,仿佛山神也为他们的到来而降下甘霖。沿途景色宜人,阳光透过林间洒落,他们在山上倚杖欣赏白云飘荡,俯瞰沧江之滨。

诗中提及的宾客皆为文人雅士,穿戴华丽,饮酒作乐,气氛热烈。他们不仅畅饮佳酿,还计划观赏南东的农田和西北的高楼,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登高远眺,洞庭湖的秋意更添几分凄美。最后,他们约定各自赋诗记录这次难忘的游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收录诗词(449)

晁公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九日舟中作

今晨天气佳,晴光被茂草。

草际含馀滋,粲然泫清晓。

舟师催解缆,及此风色好。

江神似相予,扁舟若轻矫。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日东山云蜿蜒而上众指曰龙也已而大雨

东山龙起风雨来,势虽暴甚天无雷。

蜿蜒气上黑云合,喧豗浪打苍崖回。

千林通体有膏泽,四郊画时无尘埃。

旧闻此地亦胜绝,夜夜神光如五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月晦日舟中

平生每欲惜芳菲,人事还多与愿违。

卧病不常同客醉,作诗才及送春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与李绍祖刘文潜饮酒

刘子我所敬,未尝言嗫嚅。

李子我所畏,气豪才有馀。

自昔得二子,重之比璠玙。

喜今至是邦,乃与二子俱。

刘子忽告行,具舟下东吴。

念欲相挽留,佐我治文书。

天台望其来,交章满公车。

李子复继往,刺史亲题舆。

似云日延伫,正此州家须。

二子古益友,终岁可与居。

一朝舍我去,别泪湿襟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