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和寺

苦竹牛羊径,江干到竹扉。

一松留晚照,万雀诉朝饥。

香蚀炉中篆,苔乾石上衣。

僧言贫亦好,过客近来稀。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寺院景象。首句“苦竹牛羊径,江干到竹扉”以“苦竹”与“牛羊径”开篇,营造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之感,竹径通幽,引人遐想。接着,“江干到竹扉”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江边,暗示着寺院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一松留晚照,万雀诉朝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静一动,一高一低,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夕阳下的一株松树,静静地守护着寺院,而清晨时分,成千上万的鸟儿聚集,似乎在诉说着对食物的渴望,这样的场景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香蚀炉中篆,苔乾石上衣”则转向了寺院内部的描写,炉中的香烟缭绕,仿佛是心灵的净化之气;而石上的青苔,虽已干燥,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这两句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寺院内独特的氛围与禅意。

最后,“僧言贫亦好,过客近来稀”表达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与对现状的接受。在物质条件相对简朴的情况下,僧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同时也反映出寺院访客的减少,或许意味着世事的变迁与人心的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禅意的寺院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和谐共生,以及在简单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哲思。

收录诗词(6)

王嗣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过钱清

阳光归岛映,爨火破烟明。

烟霭苍茫里,儿童笑语声。

昔贤严晚节,野水带馀荣。

每棹钱清路,依依千载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偪阳道中

去岁伤秋潦,洪波尚淼然。

翳桑栖水蛤,废里过江船。

泽国人烟外,饥民驿路边。

明霞餐不得,泪眼向高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夏镇夜泊

金气萧萧夜,扁舟系草亭。

鸡鸣千顷月,人语五更星。

衣薄寒初觉,舟移梦未醒。

前村风色动,急为一扬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十四夜酌月

莫厌空庭坐,移觞更竹前。

今年花尽发,此夜月将圆。

尝与终古士,同推陶令贤。

良辰忽欲过,一㪷且颓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