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驿鼓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钗满高楼灯满城”,以繁华的景象开篇,高楼上的首饰琳琅满目,灯火通明,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奢华的氛围。然而,这样的景象并未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平静,反而引发了诗人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思考。
“风花未免态纵横”一句,诗人将人生的起伏比作风中的花朵,它们随风飘荡,姿态万千,却难以把握。这反映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
“长途借此销英气,侧调安能犯正声”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激情和才华,但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目标或认同。这里的“正声”象征着社会公认的成功标准,而“侧调”则代表了那些不被主流认可的努力和尝试。
“绿鬓人嗤愁太早,黄金客怒散无名”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年轻人因过早感到忧愁而受到嘲笑,而那些追求名利的富有人士则因未能获得应有的名声而愤怒。这两句话揭示了社会对成功的不同定义以及人们对自身价值的主观认知。
最后,“吾生万事劳心意,嫁得狂奴孽已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辛和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无论是年轻时的忧虑还是年老时的失败,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经历。而“嫁得狂奴孽已成”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他人的生活选择带来的后果,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逆转和生活的复杂多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