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用和之镇原

恻恻重恻恻,与君各南北。

昔作同心人,今为远行客。

燕山望秦关,道路修且棘。

平生旧骢马,十步九欹侧。

长风吹征衣,黯淡尘土色。

莽莽天地间,胡为此行役。

功名岂不念,所志在忧国。

此意良独知,多言竟奚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送徐用和之镇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

首句“恻恻重恻恻,与君各南北”,以双重的“恻恻”表达出离别的哀伤之情,同时点明了友人即将分别,各自踏上不同道路的事实。接着,“昔作同心人,今为远行客”,将过去深厚的友谊与现在分别的情景对比,突出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燕山望秦关,道路修且棘”,描绘了友人即将远行的艰难旅程,燕山与秦关之间的路途遥远而充满险阻,隐含着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接下来,“平生旧骢马,十步九欹侧”则通过友人乘坐的旧马摇摇晃晃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

“长风吹征衣,黯淡尘土色”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与尘土,形象地表现了友人在旅途中面临的恶劣环境,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挑战。最后,“莽莽天地间,胡为此行役”,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目的的疑问与感慨,既是对友人追求功名的肯定,也是对其为国家效力的敬佩。

“功名岂不念,所志在忧国”,点明了友人远行的真正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不惜远赴他乡,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而“此意良独知,多言竟奚益”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理解的认同,认为再多的言语也无法完全表达出这种复杂情感,最终以一种淡淡的无奈结束全诗。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远行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佳作。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借扇一首戏书方石扇还之

借扇不必佳,所贵在及时。

郁然暑溽际,爱此风披披。

我岂乏此物,箧笥偶不随。

中流一失船,万斛将奚为。

古人忍冻死,不恨囊无衣。

暑岂不可忍,怜君非挺之。

我当还君扇,君当还我诗。

我诗若不还,却问借者谁。

形式: 古风

送成宪教谕

驻屐登昆山,移舟汎秀水。

依依向云树,恋恋别桑梓。

风物蔼宜人,方言犹在耳。

青毡本旧业,仕路得新轨。

置身名教间,寄兴弦歌里。

所得良亦多,吾生聊复尔。

谁哉功名辈,陇蜀方未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董尚矩以画禽索诗留予家阅月间假予所持倭扇意若欲相易者既而返扇索画则赝扇也予既失扇又不敢留画其计甚拙因忆坡老与王晋卿以仇池石易韩干马事颇相类窃步其韵一篇题于轴而并归之

雨霁开新图,幽禽满庭绿。

天机自流转,俯仰万态足。

或鸣高其吭,或啄拥其腹。

前轩羡抑扬,后稚怜局蹙。

尘心谢樊笼,野性逐耕牧。

远睇回青霄,英风起川渎。

董君好事者,爱画比珠玉。

而我非诗雄,因君愧雌伏。

且留西阁赏,终拟东邻卜。

许田及秦地,鲁赵空驰逐。

吾家凤尾扇,渡海自旸谷。

知君熊掌心,二物皆所欲。

吾方混真赝,宁敢论直曲。

却笑王右军,笼鹅何太速。

形式: 古风

家君以诗戒夜归因用陶韵自止

吾生苦多欲,有戒方一止。

胡为省身戒,又落多言里。

古人不远游,此义闻孔子。

又闻父母年,可惧复可喜。

向来风雪夜,偶阙问居起。

严训当过庭,微辞有深理。

为怜僮仆劳,当以人视已。

仁哉长者言,为利斯溥矣。

内观恒惕若,若在深渊涘。

朝出暮必归,盟言自今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