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湘潭夜泊

菱镜秋如许。笔床移、疏帘垂下,落英无语。

见说刀镮如宿约,待结同心双苣。

怕醉里、乡书难据。

看拥孤眠屏山上,画平沙、只雁潇湘雨。

从此路,问君去。分明江畔维舟处。

又模糊、千重云水,淡烟浓树。今夜客衾应觉冷。

睡鸭红绵亲炷。料也忆、玫砧霜杵。

待倩西风将消息,一声声、吹送芦花渚。

君不寐,试听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此词《贺新凉·湘潭夜泊》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夜晚在湘潭泊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

开篇“菱镜秋如许”,以菱镜比喻水面,形象地描绘出秋夜水面的平静与清澈,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四周的景物。接下来“笔床移、疏帘垂下,落英无语”,通过笔床和疏帘的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秋天的落叶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见说刀镮如宿约,待结同心双苣”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刀镮比作宿约,双苣象征着爱情的承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待。然而,“怕醉里、乡书难据”,在酒醉之时,乡愁难以把握,情感变得复杂而难以捉摸。

“看拥孤眠屏山上,画平沙、只雁潇湘雨”,画面转向远方,孤雁在潇湘雨中飞行,平沙上留下淡淡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壮美的意境。接下来“从此路,问君去”,既是对自己行踪的疑问,也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分明江畔维舟处”,明确地点明了泊船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与归途的清晰界限。“又模糊、千重云水,淡烟浓树”,云水、烟树的模糊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思绪的隐喻,表现出情感的朦胧与复杂。

“今夜客衾应觉冷”,直接点出了夜晚的寒冷,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睡鸭红绵亲炷”,以“睡鸭”比喻枕头,以“红绵亲炷”形容枕头的温暖与舒适,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料也忆、玫砧霜杵”,想象中,主人公在远方的亲人正在为他准备衣物,通过玫砧(绣花的工具)和霜杵(捣衣的工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待倩西风将消息,一声声、吹送芦花渚”,希望西风吹送的消息能够传达给远方的亲人,芦花渚则象征着遥远的故乡。

最后“君不寐,试听取”,是对读者的邀请,也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呼唤,希望有人能理解并分享他的情感。

整首词情感丰富,描绘了一幅夜晚泊船时的凄美画面,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氐州第一.荆州赠退将郭智囊,郭能高歌痛饮

生不封侯,拂衣垂老,寻思旧事悲咽。

髀肉虚增,鬓丝旋减,闲却宝刀如雪。

射虎归来晚,又送柴门新月。

对影婆娑,浊醪未举,唾壶先缺。多事阴符亲授诀。

休更羡、征西残碣。

少日偏疑,儒冠误我,投却书生笔。

算从前都是错,随过眼、烟云起灭。

何似沧江,高眠纵棹,洞仙歌彻。

形式: 词牌: 氐州第一

沁园春

残月幽辉,宿昔见之,岂其梦耶。

任寒堆一枕,钿珠零落,尘萦半榻,筝柱欹斜。

妾命如斯,郎行何许,裙扇留题满狭邪。

鳞鸿便,莫双栖正稳,忘了天涯。也应游倦思家。

料不抵,孤眠人叹嗟。

向旧青绫底,频偎煖鸭,小红阑曲,遍数昏鸦。

雪压霜欺,别来真个,瘦尽中庭萼绿华。

谁传语,道春风多厉,强饭为佳。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舟次英德,游观音岩

削翠横江,壁立千寻,何年鉴空。

看霓旌倒挂,金芝涌幢,水帘斜拂,玉笋成丛。

小构香台,下临无地,一瓣莲花世界中。

回头处,讶天根月窟,怎著人工。相连韶石玲珑。

应断续潮音洞口风。

有环留宝座,飞来猿峡,绡呈金缕,捧出鲛宫。

碧落云华,曹溪咫尺,此岸原将彼岸通。

惊人句,向悬崖点笔,题遍游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陆义山游粤,纳两妾归,当湖赋赠

团扇风流,桃叶桃根,殷勤渡江。

问珠娘娇小,可禁怜惜,璧人依旧,肯恣清狂。

豆蔻仍含,槟榔暗吐,不负华年锦瑟旁。

须还忆,旧吹箫伴侣,缥缈相望。谁云四海空囊。

有入洛诗篇使粤装。

是未经霜雪,炎洲翡翠,却归烟雨,镜水鸳鸯。

他日朝天,画眉垂问,阁贴更题陆女郎。

金环在,把一编新语,分付青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