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父云自到京止得一书颇怀忧想因寄

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

雁飞玉塞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

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

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边塞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表达了诗人由于战争或动乱导致生活不再自在,同时因书信难以传递而感到特别挂念。这两句通过对比平日和现在的差异,强调了当前困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雁飞玉塞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则描绘了一种边疆孤城的情景。"雁"指的是大雁,它们的飞行往往是季节变迁和离别的象征,而"玉塞"则代指边疆的坚固与洁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了边塞的孤寂与诗人的无尽思念。

接下来的"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战事可能带来的忧虑和不安。"祗恐"表示一种担心,而"边风"则象征着战争的氛围。"音驿"指的是书信或消息的传递,诗人希望这些能够稍微迟缓一些,以便多些时间了解家乡的情况。

最后两句"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何如"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诗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生活状态进行比较,"款段"指的是温柔、细腻的情感,而"相随出"则意味着与亲人一起外出的情景。"乡曲长为马少游"则是说如果能回到家乡,即便是骑着马在乡间漫游,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罗港

八节滩头驻马蹄,淙淙流水日沉西。

岁时久己成陈迹,风景全然似此溪。

兰棹倚洲人竞过,篮舆索笔我閒题。

桃源仙境今何在,懊恼娇莺向暮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苦寒

十年被冷东南方,未惯清寒客帝乡。

碧落有声飞夜霰,轻裘无力拒晨霜。

鲸依海冻先摧鬣,雁起边沙易失行。

蒲柳脆肌尤不耐,暂凭杯酒作春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苦寒

晨风猎猎卷书堂,坐爱松筠耐雪霜。

岁律峥嵘催暮景,时光宛转逼新阳。

金卮满引颜虽解,石火深笼焰不长。

安得仙家却寒术,吸吞霞气赤城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一)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