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夕》由明代诗人张泰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首句“醉起茅斋夜”,以“醉”字开篇,似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沉醉或超脱,或是借酒浇愁后的释然,引出接下来对秋夜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感悟。接着,“虚檐露气清”一句,点明了环境的清冷与纯净,露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水摇疑月动,云过觉星行”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动态描写,将静态的水面与流动的云彩、月光与星光结合,不仅展现了秋夜的动态美,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月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星辰在云层后缓缓移动的景象。
“疏草鸣蛩切,寒枝宿鸟惊”则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寂静与生机。蟋蟀的叫声在稀疏的草丛中显得格外清晰,寒风中的树枝偶尔惊扰到栖息的鸟儿,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既有生命的跃动,也有季节更替的痕迹。
最后,“有怀眠未得,独坐数残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在这样的夜晚,诗人难以入眠,独自坐着,数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是感慨时光的匆匆,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这一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宇宙时间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