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开,前两句“鹪鹩巢一枝,鼹鼠饮满腹”描绘了两种小动物的生活状态,鹪鹩栖息在一枝之上,鼹鼠喝饱了肚子,形象地展现了它们满足于现状的生活态度。接着,“林深河且广,曷不逞所欲”则提出了疑问,为何不利用丰富的资源去追求更大的满足呢?这种反问引出了对人生追求与满足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四句“柱下有遗言,所贵知止足。疏氏二大夫,解组辞荣禄”引用了老子的“知止”思想和疏广、疏受两位大夫辞官归隐的故事,强调了知足常乐、适时退隐的重要性。老子的“知止”意味着明白何时该停止追求,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疏氏二大夫则是古代官员因功成身退的典范,他们深知权力与荣耀的有限性,选择在功成名就之时退隐,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今此富贵人,其欲何逐逐。焉知欹器水,一满定倾覆”是对现实社会中那些不断追求更多财富与权力的人的警示。欹器是一种古代用来盛水的器具,当水满时会自动倾倒,以此比喻人的欲望一旦达到顶点,就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后果。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警惕过度的欲望可能导致的危险,倡导一种知足常乐、适时满足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探讨了人生追求与满足之间的平衡,以及适时知足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