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读书辞》由明代诗人葛高行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人倦怠后的闲适漫步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首句“读既倦兮草草”,点明了主人公在长时间阅读后感到疲惫,想要暂时放下书卷,寻求片刻的宁静。接着,“步苍苔兮缥缈”描绘了他漫步于青苔覆盖的小径上,脚步轻盈,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问落花兮多少,怨残红兮风扫”两句,诗人借落花和残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花朵凋零,红叶被风吹散,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无常,引人深思。
“鸟喧喧兮人稀,柳依依兮絮飞”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鸟儿的喧闹与人的稀少形成对比,柳絮随风飘扬,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思悠悠兮春归,惟把卷兮送馀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春天终将过去,但通过阅读书籍,他似乎能够留住时光,以书卷为伴,迎接日落余晖,寄托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读书辞》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读书、自然与生命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