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人老去不知休,祇羡三公与五侯。
争似山僧都不会,困来衲被便蒙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个人超脱态度的思考。前两句“世人老去不知休,祇羡三公与五侯”表达了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无尽追求,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愿意放手,只羡慕那些在历史上享有高位的人物,如三公(古代九卿中的三位最高官职)和五侯(春秋时期的五个大诸侯)。这种对权力的执着追求,反映出世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
后两句“争似山僧都不会,困来衲被便蒙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向往。这里的“山僧”象征着脱离尘世、心无挂碍的生活状态,“都会”指的是世俗的纷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诗人认为自己并不懂得如何参与其中。当困顿来临时,只需用破旧的衲衣(僧侣们修补的衣服)蒙头,便可隐退,不再为世事所扰。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人的无知与山僧的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身居仕路梦家山,一日君恩放我还。
从此便为终老计,祇愁造物靳清閒。
事好休时便好休,不应人尽觅封侯。
归来已快平生志,况有高人来聚头。
欲访天台帛道猷,梦魂先到石桥头。
个中直待桃花放,始得从师烂漫游。
平生痼疾在烟霞,到处林泉是我家。
若也远公容入社,直须酤酒不须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