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蒲大受琴中趣二首(其一)

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

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

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

那知反听处,万象融一心。

伊余晚闻道,奇病得聋瘖。

诗成自吟咏,酒热谁献斟。

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

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万物纳入我心,世间万物皆如琴弦。
外界喧嚣隐藏着真实宁静,内心空灵蕴含着微妙之音。
世人执着于表象,落入声色的纷扰世界。
谁知在反观内心时,万物归一,融汇为一。
我晚年才领悟此理,因病失聪,却也得享静谧。
诗篇成后独自吟唱,酒虽热,却无人共酌。
高山流水,知音子期已逝去。
静坐深秋之夜,神游其中,月光皎洁。

注释

二器:万物。
入范围:纳入心中。
物物:世间万物。
外响:外界喧嚣。
蕴真寂:隐藏真实宁静。
中虚:内心空灵。
著相:执着表象。
声色林:声色纷扰的世界。
反听处:反观内心。
万象:万物。
融一心:归于一体。
晚闻道:晚年领悟。
奇病:奇特的疾病。
聋瘖:失聪。
诗成:诗篇完成。
自吟咏:独自吟唱。
酒热:酒温热。
子期:知音子期。
沉:逝去。
燕坐:静坐。
神游:精神游走。
秋夜深:深秋夜晚。

鉴赏

这首宋诗以琴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感悟。"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形象地描绘出琴包容万物,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写出了琴声所蕴含的深远宁静和内在的深邃之美。

诗人批评世人容易被外在声色所迷惑,而忽略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然而,诗人自己却因"奇病得聋瘖",反而能深入体会反听之境,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地。他独自饮酒作诗,"诗成自吟咏,酒热谁献斟",流露出孤独但自得其乐的况味。

最后,诗人感叹知音难觅,如子期般理解自己的人已经不在,"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借山水之景寓言世事变迁。在"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的静谧秋夜,诗人的心灵得到了自由飞翔,达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之境。整首诗通过琴声与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莫少虚中秋月

纤阿驾秋空,云散无一发。

长廊步清影,露顶脚不袜。

缅怀同心人,尺咫限胡越。

岂殊南郭老,连墙不通谒。

我忧今夕去,难得如此月。

伫立耿不寐,精诚通恍惚。

莫兄新诗来,夜光映深樾。

颇惊笔力壮,滔滔涨溟渤。

喜极屡索酒,引满非人罚。

醉歌还起舞,恍若换凡骨。

何当乘飞云,举手探蟾窟。

一吸径寸光,尽解平生暍。

飘飘曳霞裾,出入黄金阙。

陋哉揖爽气,空拄西山笏。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池莲

疏池养白莲,故作夏时景。

田田绿初齐,便成清净境。

虽无藕如船,风味同玉井。

水仙何处来,露浥晨妆靓。

苦乏社中友,永日对孤影。

爽气入人怀,酩酊为之醒。

形式: 古风

自堂诗为张亿作

大道绝群伦,古今无匹配。

张子涉其源,超然意冥会。

宴坐一堂空,乾坤皆破碎。

八荒自神游,万法非我对。

眼前郁峥嵘,毫发了无碍。

揭名谅真实,举首谁领解。

咄哉愚痴儿,矜已妄尊大。

一念思遗物,胸次先愦愦。

不见南荣趣,偕来还几辈。

颠倒欲何之,却走山愈背。

吾今识子綦,独立形骸外。

寂寥千载馀,光采炯如在。

形式: 古风

负暄

儒生习气深,寒陋浑未除。

茅檐负晨曦,暖入四体舒。

怡然得真趣,自谓世所无。

不知华屋下,绣茵围红炉。

风霜搅乾坤,冻死盈路隅。

无计凌空去,云间留日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