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古乐府杂题二十绝》中的第十二首,名为“薛夜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空劳国色更针神”,以“国色”比喻女子的美貌,但“空劳”二字暗示这种美并非真正的永恒,而是徒劳无功的追求。接着,“更针神”可能暗指通过某种手段或努力来维持或提升这种美,但最终仍是徒劳。这句诗反映了对美的短暂与易逝的感慨。
第二句“雨露恩移别院新”,通过“雨露恩”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恩泽的转移,如同雨露滋润着新的地方,暗示了命运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这里“别院新”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变化与新生的主题。
第三句“记取蒲生塘上曲”,“蒲生塘上曲”可能是指在水边生长的菖蒲所发出的曲调,这里借以表达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情感。这句诗提醒读者记住某种情感或经历,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或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一句“九泉差胜姓甄人”,“九泉”指的是地下九层,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层次,这里用来形容死亡或另一个世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宁愿在另一个世界(九泉)中生活,也不愿在世间(姓甄人,可能暗指世俗的束缚或痛苦)中受苦。这句诗蕴含了对自由、超脱和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美的短暂、命运的无常、情感的深沉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存在和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