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二)

少年擢两科,才气掩公行。

恨无东坡翁,为君赋秋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年轻的他通过了两次科举考试,才华横溢超越同辈。
遗憾的是没有像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能为他写下赞美秋天阳光的诗篇。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他。
擢:提拔,通过。
两科:科举考试中的两次。
才气:才华。
掩:超过,掩盖。
公行:同辈,众人。
恨:遗憾。
无:没有。
东坡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为:替,给。
君:你。
赋:写作,创作。
秋阳:秋天的阳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作的《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赞扬了赵介之年轻时就已通过科举考试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气,他的才华甚至超过了同辈。诗人表达了对赵介之的赞赏,并希望能有一位像苏东坡那样杰出的文人,为赵介之作诗赞美他的才华和即将前往的舂陵之地的秋日阳光。"少年擢两科,才气掩公行"这两句直接称赞了赵介之的早年成就和过人才华,而"恨无东坡翁,为君赋秋阳"则寄托了诗人对赵介之能得到如东坡般大文豪赞誉的期望。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才华的推崇和对他未来前景的美好祝愿的赠别诗。

收录诗词(214)

彭龟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介之赴舂陵十首(其一)

访旧知俗非,好书与理近。

气味既如此,况复少畦畛。

形式: 古风

送赵使君老父吟

使君朝天骑霜蹄,朔风猎猎吹裳衣。

钲铙聒天山谷应,旌旂弄日龙蛇飞。

邦人遮留留不得,壮儿截镫小儿泣。

老翁数十相扶携,喘若筒吹行转疾。

且行且止相叹嗟,若怨若慕言纷拿。

一翁指我门前土,向时蓁莽今桑麻。

自言新年年九十,旧使姓名多记忆。

从头屈指细平章,清静安宁今第一。

狡胥每欲挑民争,能令衽席生五兵。

我公平易与民近,智巧有尽苦难行。

里中少年号刀笔,曾向公庭瞯消息。

归来语我使君明,胸中是非纸上律。

吾农疾苦年来多,公今归去谁抚摩。

留公无计可奈何,呼儿起舞吾当歌。

官家神圣似尧禹,蠖濩宫深有言路。

借留谁格向来书,犹有民谣能取否。

或闻朝廷虚柄臣,须公经济难逡巡。

延英奏对刻易下,囊封且说江南贫。

形式: 古风

送曾无瑕改常州

夫君爱民如爱己,不爱公卿爱刺史。

得州如斗喜不禁,拍手催儿治行李。

朝家急贤不惜官,日日中书有除旨。

周南留滞太史叹,目断子公书一纸。

夫君却不薄淮阳,此见宁输三十里。

庖丁虽欲善刀去,无奈世间多巨髀。

晋陵繁夥视三辅,历遍屏风无可使。

未央对罢天一笑,今日无忧惠山水。

未容远去引自近,早晚赐环差易耳。

九华却恐怨君王,误我明年花柳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八)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

匆匆仅班荆,春风满怀袂。

自此成契阔,书邮剖疑义。

此理有会通,万彻而一致。

缕缕为我言,颠倒行间字。

濯手时一观,如烹大鼎胾。

叹我无持操,莫励四方志。

君子不再见,已负终身愧。

从今一杯月,永堕湘中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