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倦飞怜羽翼,引领一长鸣。
紫塞秋何似,今宵月正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一只疲倦的飞雁,欣赏着自己疲惫的羽翼,决定发出一声长长的鸣叫。诗人通过"倦飞怜羽翼"表达了对大雁长途跋涉辛劳的同情,同时也寓言了人生的疲惫与对自由的渴望。接着,他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环境,询问边塞秋天的景色如何,而答案是今夜的月光格外明亮。这句"紫塞秋何似,今宵月正明",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安宁的向往。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小诗,以雁鸣和月色寄寓诗人的情感世界。
不详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仙客已尘土,桃花依旧春。
后来看花者,不是种桃人。
昨夜一花开,今朝一花落。
春事能几何,奈此风雨恶。
谁与一毫端,示此无垢相。
迦叶不可招,始悟色空妄。
种柳连庄屋,春来色更娇。
不同残腊见,封雪落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