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阑

春晚忽凭槛,满眸佳景来。

鸭头波荡漾,螺髻色崔嵬。

苔嫩钱无数,花残锦作堆。

一瓯双井酽,何必酒盈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诗人凭栏远眺所见的迷人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美丽。

首句“春晚忽凭槛,满眸佳景来”点明时间与情境,春末的傍晚,诗人不经意间倚靠在栏杆上,眼前便是一幅动人的景象。接下来的“鸭头波荡漾,螺髻色崔嵬”,以“鸭头”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形象生动;“螺髻色崔嵬”则描绘出远处山峰的峻峭,两句话将水波与山峦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苔嫩钱无数,花残锦作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地面与花丛的细节。嫩绿的苔藓仿佛无数铜钱铺陈于地,而凋零的花朵则如同一堆五彩斑斓的锦缎,虽是残花,却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最后,“一瓯双井酽,何必酒盈杯”则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感触。一杯双井茶的醇厚足以让他感到满足与愉悦,无需借助酒精来寻求快感。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质朴之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与海兄

春寒真料峭,久客厌江城。

云重欲为雨,风和尚未晴。

意随飞鸟去,事逐乱埃轻。

毕竟閒居好,烦君念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灵鹫山

侧径入招提,回峰据极西。

云虚笼殿阁,地僻绝轮蹄。

啼鸟栖高木,飞花泛碧溪。

谁当学龙济,垂手接群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灯花偶书

岑寂一闲僧,春宵清兴增。

竹窗催梦雨,兰室对祥灯。

世事知虚幻,人情剪爱憎。

短长都分定,不恨百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怀友人

不见邻峰友,还同楚越遥。

每劳孤枕梦,时过小溪桥。

凭槛疏帘卷,临风细雨飘。

何当奉一笑,令我此情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