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氏学海楼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

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

君家学海名,旧有江上楼。

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浮。

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

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长江想要流向大海,日夜不停歇。
最终到达大海后,无论大小都汇成同一水流。
您的家族以学海闻名,旧时已有江边的高楼。
获取知识的真谛确实在此,始终如一的志向想要比肩。
云门连接着苍茫的波涛,碧绿如玉的学问广阔无垠。
一瞬间就能获得,长久保持则更为容易。
这条路没有小成就,努力吧,回归内心深处修炼提升。

注释

趋:趋向, 流向。
休:停止。
终然:终于, 终究。
流:水流。
学海:学问的海洋。
江上楼:江边的楼阁。
取义:获取意义, 求索真理。
志欲侔:志向相同, 相匹配。
云门:古代地名, 也指禅宗寺庙。
沧波:苍茫的波涛。
垂:长久保持。
兹道:此道, 指学问之道。
勉:鼓励, 努力。
归藏:回归内心, 隐居修炼。
脩:修养, 提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题林氏学海楼》。诗中以长江入海为喻,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执着和深远寓意。首句“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描绘了长江日夜不息地向大海流去的决心,象征着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接下来,“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暗示无论学问高低,最终都能融汇贯通,达到相同的境地。

诗人进一步将林氏的学府比作“海”,称其为“学海楼”,强调了学问的广大无边。他赞扬林氏家族对学术的重视和传承,指出“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即真正的学问在于追求真理,始终如一地保持坚定的志向。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浮”运用形象的描绘,形容学海楼犹如云门与大海相连,学府的气象宏大,知识如碧玉般珍贵且遥不可及。然而,“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又暗示只要努力,学问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勤奋学习轻易获取。

最后,诗人提醒人们,学术的道路没有小成可言,要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回到内心深处进行修养,“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脩”。这是一首鼓励人们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励志诗篇。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

去乡廿载阙登临,未尽红棉此日心。

文教灭亡何有地,江山芜乱又成林。

马行石榜三君篆,鸟啭苍崖百步阴。

犹许老夫来吊望,旧踪无意更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白龙寺

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

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

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

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形式: 七言律诗

游浯溪

□□□□□□奇,金石辉辉万古垂。

论定固知名贵正,时危更识礼从宜。

溪山不老刊长在,天地重开继者谁。

多少舣舟咸有纪,况予毕戍可无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华盖仙山院

万当不如一,十发却休九。

乃知多言累,宁谨三缄口。

寂中荐雷震,悟处狮子吼。

百物自四时,六凿通九有。

风松静度曲,山花相与友。

心远境更幽,先生室无垢。

茶鼎苍蝇鸣,香几黄金纽。

澄神天籁息,见性籓篱剖。

对语彼上人,一笑开户牖。

自愧逐喧尘,成佛灵运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