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偶成

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

我昨至芜湖,高楼半天矗。

市廛何繁富,所陈皆异物。

转舟至宁太,曲折凡三日。

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

嗟我耕作俦,略似沟中瘠。

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

元气应早苏,民穷胡此极。

此故人知之,未语先叹息。

土货百不行,利尽他人得。

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

万方胥一概,偏隅更何说。

其荣在毛发,其瘁在筋骨。

即有仓扁来,望之神先夺。

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

作歌谂有位,采风慎勿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延庆的《舟行偶成》,通过舟行所见城乡景象的对比,揭示了清朝社会的贫富悬殊和民生疾苦。首句“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暗含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古人通过观察邻国就能了解其国力,而诗人则亲身经历城乡间的巨大反差。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贫困,高楼与瓦屋的鲜明对比,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均。“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直接描绘了农民生活的困苦,与城市中的富裕形成鲜明对照。

诗人感慨“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看似太平盛世,但人民并未真正受益,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揭示了鸦片贸易对社会的危害,加剧了民众的贫困。

最后,诗人呼吁当权者“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采取措施改善民生,同时提醒“采风慎勿辍”,强调关注民间疾苦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舟行为线索,通过城乡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清朝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3)

何延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壁客店

众峡东回溪,风湍互跳旋。

崭崭斗绝壁,绿削缺瓜面。

单椒耸千寻,秋色丽丹绚。

涧底伏潜流,琮琤声一片。

羊肠在其上,窅窱祇如线。

客店悬崖孤,居停信云善。

竹镫酌新篘,擩染到诗砚。

昨雨今初晴,舟行路尤便。

下滩不用篙,上滩不用纤。

十里方广岩,廿里永福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严滩舟中

桐君留客三日雨,我爱晚晴更韶妩。

红霞翠霭光有无,一峰缺处一峰补。

林回路转两崖高,下有白石细可数。

有时峰峰竦对峙,白者是云碧是树。

下滩舟语上滩舟,今夜鸬鹚源里住。

兰溪女儿船为家,越州美酒杭州花。

行行且止泷七里,一月渠侬在泷里,兰溪女儿惯如此。

形式: 古风

芸敏同居法源寺累月初夏余先出都作此为别

四月南风雨新霁,麦花初飞柳条曳。

短衣匹马走关河,回首觚棱在天际。

故人落落金闺彦,横槊论才雄一世。

手校华林《七录》书,石渠轮笔先承制。

国家右文迈前古,汉学经生持绝诣,旷代承明著作家,卢钱王纪今谁继。

佛楼镫光暗高树,日日绳床坐谈艺。

诗派商量摘句图,碑林校证题名例。

明知春尽将首涂,强为藤花三日憩。

吾穷去矣固其所,断翮湖天叫凄戾。

君胡亦复厌长安,金爵月明怆分袂。

无田栖栖安得归,不饮兀兀甚于涕。

帛槌茶磨清江居,自醵社钱作春祭。

早晚题诗寄水庄,仪禺绝忆我家弟。

潦倒残吟冷醉身,寥天海气吹妖蜧。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叔伊寓高昌庙过访贻诗叠韵

县厅决事返便睡,鱼菜何以娱嘉宾。

淋浪密雨响窗格,寒禽叫水湖亭漘。

冲泥巷南越巷北,谈碑校艺今无伦。

枇杷初黄芍药老,香车大道驰辚輑。

名姬论钱值千万,贫嫁厮养寻常人。

东风卷地不动尘,华镫顾曲樱桃唇。

马蹄不到人迹少,君家独树柴门春。

诸郎读书墨满案,瘦句喜作无病呻。

手搜女真蒙古事,字仿刘懿兼刁遵。

繄予忍饥困州邑,乌帽雪鬓常参晨。

行将投劾去晞发,衣囊渔具荒江滨。

外集论诗记甲子,内景受道持庚申。

漫承桂段曲为比,一脉家法真龂龂。

洨■令长定何职,中天万古双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